学生们在观看星空。
■本报记者 王之康 通讯员 陈胜伟 俞洁
“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北极星吗?”“天上的星座是怎么划分的?”“恒星、行星、彗星、流星、卫星有什么区别?”“怎么能辨认出夜空中的北斗星?”近日,在浙江农林大学的一个教室里,看着问问题的学生一脸茫然的模样,来自宝岛台湾的业余天文学家杨昌炽满腔热情且耐心地解答着,虽然平时不太关注这些简单的天文问题。
其实,作为一名天文爱好者,杨昌炽这些年每年都会来到大陆,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但从前几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便成了他的必经之地,因为该校有一个成立于2006年的大学生天文爱好者协会。
成立:以科普为目的
前些年,浙江农林大学广播台的学生曾就大学生对天文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对象涉及浙江省20多所高校的上千名大学生。结果显示,超过50%的大学生对天文知识感兴趣,但仅有不到30%的人具备辨认星座、掌握二十八星宿等天文知识的能力;不到一半的学生知道,天文学家把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划分为七个等级,其中0等星最亮、6等星最暗;在关于“除太阳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的调查中,甚至只有15%的人知道是4.24光年的比邻星……
“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北极星在哪,从小父母没教,学校也没有相关课程,”天文协会指导老师、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副教授蔡碧凡说,“现在很多学生忙于学习或其他活动,很少有机会去全身心地沉浸于自然。我们希望大家放下手机,接触简单的天文知识,能够认真观察天上的日月星辰。”
因此,为了不断面向广大学生普及天文知识,浙江农林大学于2006年成立了大学生天文爱好者协会。
“这是一个为学生提供天文知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并不要求大家执着于天文科研,而是以兴趣和情怀为导向,带领大家一起仰望星空,回归自然。”蔡碧凡说。
发展:数千学生参与
据协会负责人、园林学院2015级学生李科威介绍,天文爱好者协会每年的招新人数并不是很多,比如2017年只招了大概130人,而其中真正掌握天文基础知识的只有40人左右。
“为了培养大家对天文的兴趣,协会每年都会举办星空露营、天文课堂等特色品牌活动,还会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宣讲,比如已经连续三年来校举办讲座的杨昌炽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很丰富的天文知识。”李科威说,协会每年至少会组织4次大型活动、20多次小型活动,而且多次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学生社团”。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6级学生周呈雪刚上大学时就加入了天文爱好者协会,此时回想起杨昌炽的演讲,她依然有些欢呼雀跃。
“杨老师去过很多国家,走过很多地方,从他的谈吐中就可以开阔视野。”周呈雪说,“而且通过他的演讲,我还学会了如何识别仙后座、大熊座等四季星空中的代表星座,知道了历史上几次彗星撞地球现象都是何时发生的,以及什么时候去哪里可以看到最美的极光等等。”
“此外,协会成员还连续两年给临安区当地中学生开设天文选修课,累计开课80多课时,从世界观、性格等方面的培养入手,引导孩子们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热爱自然、开拓眼界。”蔡碧凡说。
十多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共有1500余名学生加入该协会,累计参加活动人次近5000人。他们因为兴趣走到了一起,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仰望星空。
收获:兼学知识道理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6级学生卢涛从小就热爱天文,但在中学期间,由于学习的重压,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进入大学后,得知天文爱好者协会,他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在大学生天文爱好者协会的这一年多时间,我参加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观星活动,这些体验妙不可言,让我找回了年少时的美好梦想,而且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卢涛说。
当谈到仰望星空所带来的收获时,卢涛表示,除了看到绚丽的星空之外,更多的还有精神体验。“星空看多了,对于物质世界的一些得失就看得更开了,也不会让自己的梦想消散于功利的物质世界,和最初的自己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对此,李科威也深有同感。
“自己在学习天文知识的活动中沉静了下来,改掉了一些现代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毛病。”他说,跟浩瀚的星空相比,现实中的一些困难或者失意,真的微不足道。
“现代大学生处于互联网信息时代、城市化进程加速时代,生活经常不分白天黑夜,获取信息手段主要靠手机和电脑,存在与自然脱节的风险。”蔡碧凡指出,协会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就是希望学生们偶尔能放下手机,低头时脚踏实地,与土地自然对话,抬头时仰望星空,与广阔宇宙对话。“而且浙江农林大学是以农林特色为专业的高等学校,更注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学风和校风,农林学子不仅要以仰望星空的眼光,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
“我们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经常仰望星空。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过于关注实用技能,而忘记了抬头看看星空。”曾担任天文爱好者协会指导老师的郑亚军说,一个大学生如果忘记了仰望星空,就会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他的人生也很难走得更远。
《中国科学报》 (2018-01-02 第8版 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