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煤炭基地生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正式启动。该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经费1384万元。项目主持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赵廷宁称,研究将针对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的生态修复问题展开,重点分析煤炭开发对区域生态安全影响途径和机制,围绕矿区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恢复、沙尘控制、水土资源保护利用以及采排复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环节,并在内蒙古乌海与宁夏灵武两地开展研究与示范。
据了解,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中有3个建在西北干旱荒漠区。该区干旱风大、水资源缺乏、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盐渍化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煤炭开发易加剧生态损坏,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赵廷宁说,研究区地处西北干旱荒漠区东缘,位于我国主要的风沙移动路径中,分布有神东、宁东两大煤炭基地。其沙尘对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严重。长期、大规模煤炭开采,导致空气污染、沙丘活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迫切需要开展生态安全保障与生态恢复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据赵廷宁介绍,研究将重点解决两个科学问题:一是解决矿区生态安全保障机制问题,以满足保护性开发的需求;二是解决采煤迹地近自然地形重塑、土体重构和植被近自然恢复理论问题,满足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的理论需求。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煤炭开发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特征、区域生态影响范围界定、生态风险识别与评价、生态系统损毁累积效应与监测预警、采煤迹地微立地特征与植被演替规律、适生抗逆树草种筛选、植被优化配置模式与快速营建技术、植被保育技术研究等。(铁铮)
《中国科学报》 (2017-09-27 第6版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