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出席党的十九大29名代表之一 |
尼玛石曲:筑起西藏“华西梦” |
|
■本报记者 张晴丹
尼玛石曲在养蜂场工作 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供图
当天气回暖,草地返青,尼玛石曲又忙碌起来了。他时刻活跃在村里的各个角落,修水渠、建公路、照顾孤寡老人、帮助就业等,来访村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找他,而他从来都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不仅如此,他还想方设法帮助村民拓宽致富门路,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
作为西藏自治区出席党的十九大29名代表之一,尼玛石曲是西藏300多万农牧民同胞的基层代表,更是他们的希望。从一名不识字的放羊娃到人民爱戴的好村长、基层党员的好典范,尼玛石曲的成长与蜕变,是新时期谱写中国梦西藏篇章的生动写照。
平整土地、修建房屋、统一规划建设村居道路等,尼玛石曲一步一个脚印地筑起西藏人民的致富梦。今后,他还将继续带领全县1300余户贫困户,白手起家,发展实业,努力创业,筑牢他的西藏“华西梦”。
心怀“华西梦”的村主任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南木林镇仁欧村平均海拔4100米,该村地形北高南低,东西两面山峦起伏,南部有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原,中间有一条从北到南的蛇形狭窄“走廊”平措热旦河流域。
十多年前,尼玛石曲还只是在仁欧村里牧羊,之后,从事过焊工、自行车维修等。他经常无偿帮助修桥铺路,日子虽苦,却也练就了他坚韧的毅力。
2010年7月1日,他被吸纳成为党的积极分子,2011年31岁的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同年换届选举时,在一片争议声中,他被选举为仁欧村村委会主任,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个艰难的挑战。年轻的尼玛石曲头脑灵活,充满了干劲,但是缺乏经验和管理能力。
事实上,村主任需要团结班子成员,带领村民群众处理纷繁的村务琐事、临时应急冲突、与县镇领导沟通协调、撰写公文上传下达。前期,尼玛石曲奔村头跑村尾,走村入户,穿梭在镇、村之间,忙得焦头烂额,但收效甚微。这时,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农业所)第一批强基惠民驻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村队)入驻仁欧村,他寻思琢磨着,要好好请教学习。
在驻村队的建议下,尼玛石曲改变了原来无头苍蝇的状况,每周至少一半的时间待在村委会,处理来访村民的各方面问题,不懂的地方及时和驻村队商量。在驻村队的帮助下,他学会了电脑、汉语、开证明和报告等。短短几个月里,他的能力得到了村民群众的信任和肯定。
“接触了不少乡村基层干部,像尼玛石曲这样的还真没见过,他就是个根本闲不住的人。”农业所第六批驻村队员罗黎鸣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总结出,尼玛石曲是“三有”青年:有思想、有语言、有行动。
现今36岁的尼玛石曲,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思维敏捷、有理想抱负的青年。他从江西华西村学习归来显得异常兴奋,在茶馆、商店、村委会、村民家等不同场合,见人就说起自己在华西村的所见所闻,并不住地感叹:华西村不愧为全国第一村,怎么西藏就没有呢?
后来,在党员活动室给全村党员群众开会时,尼玛石曲慷慨激昂地说道:“别看华西村现在是全国第一村,以前条件比我们仁欧村还差。他们能做到,我们怎么就不能试一试呢?大家都心怀这么一个‘华西梦’,万一实现了呢?”
自此,一个村主任的西藏“华西梦”油然而生,并一直行动在逐梦的路上。
养蜂养出了“致富经”
仁欧村是个典型的山区与河谷交错城郊村落,农牧业、矿产等资源匮乏。2010年前,村办企业、集体经济的发展几乎为零。并且,该村又是典型的贫困户多、孤寡老人多、留守儿童多、病残人员多的“四多”村庄。2012年农牧民年平均收入不足2000元,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全国都在打脱贫攻坚战,尼玛石曲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通过传统产业这根独木桥来实现脱贫。2013年,他在驻村队的指导下,学习养蜂技艺,并在南木林镇建立了养蜂基地。
说起养蜂技艺,真是一波三折,好事多磨。此前,尼玛石曲和大部分学习者连蜜蜂都没见过。自第三批驻村队队长扎罗开始,充分利用农业所养蜂研究团队和项目资源,用3年时间,从认识了解蜜蜂到基本常识介绍,再到养殖技巧培训以及实地养殖和管理,手把手地教,全程耐心讲解,反复示范。
其间,有人退缩,有人放弃,不过尼玛石曲坚持了下来。为更好将蜂养好,养出效益,今年,农业所副所长、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站站长王文峰研究员利用担任第六批驻村队队长之际,带领尼玛石曲及其培养的西藏蜂农去内地实地参观学习,近距离向内地蜂农取经。
“如今,蜂养好了,蜜卖上好价钱了,蜂农钱包鼓了,生态环境也变好了。”尼玛石曲高兴地说。
“目前,南木林县当地养蜂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养蜂基地1个,培训养蜂技术人员20名,培养专业蜂农3个,养蜂130箱,年收入20余万元,成功带动当地贫困户技能脱贫。”王文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王文峰介绍,6年来,驻村队举办培训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会议17个类别,参与人数达3468人次,覆盖率达90%以上,农业技能培训覆盖广,涉及内容全面广泛,效果好。培训包括青稞、小麦、油菜、饲草等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粮油及饲草加工、青贮技术、畜牧养殖技术、蜜蜂养殖技术等。
此外,他们还在村委会设立技术服务流动基点,及时解答和解决群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与指导,帮助当地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如今,依托仁欧村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加工能力,蜂蜜、菜籽油、糌粑等产品已有供不应求之态。为进一步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影响力,“我和驻村队商量,想尝试将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到网上去。”尼玛石曲说。
多方筹备,今年初,他们的“电商之路”尝试一段时间后,效果甚好。电商模式的浅尝,拓宽了销售思路,是仁欧扶贫路上的一次有益创新。
仁欧村的新面貌
仁欧村全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2.26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3亩),主要种植青稞、小麦、油菜、豌豆、土豆等农作物。此外,草场面积为19236亩,以饲养奶牛、绵羊、山羊等为主,现有牲畜5195头。
心中有梦,才有希望;努力行动,才会实现。依托农业所第六批驻村队的帮助,今年3月份,尼玛石曲在原有村办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党员性质的红星惠民合作社,旨在发挥全村38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当地现有的农业条件,进一步带领贫困户实现技能脱贫。
“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为配合县委县政府更好宣传教育全县人民群众,尼玛石曲又带领南木林镇各村群众奋战2个多月,上山40余次,折返400多公里,做设计、垒石头、喷油漆,终于做成大型山体“四讲四爱”宣传标语藏汉双语版。
今年,南木林县人民政府在规划“老城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程。尼玛石曲得知后,与政府多方沟通联系洽谈:与职能部门打听相关政策,与镇政府描述自己的“华西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仁欧村作为离县城较近的城郊村,优先安排在第一批新农村建设中。于是,尼玛石曲立马行动起来了。
针对村庄整体房屋布局错乱、居住环境杂乱、道路弯曲狭窄等现状,尼玛石曲有计划地做好了周边群众的思想工作,为优先修建一条乡村主干道铺平道路,又为后续整村改扩建、建设新农村奠定基础。至此,他迈出了西藏“华西梦”的第一步。
当上村主任后的尼玛石曲,一直琢磨着怎么带领百姓群众改善居住条件。有了历届驻村队的技术优势和资源支持,他带领本村群众改善基础设施:新修商品房一栋、创办村级林卡、维修村各组水渠、修建乡村公路、兴建水塘。通过商品房出租给本村贫困户,增加村集体收入,提供稳定就业;经营村级林卡,吸纳本村贫困户稳定就业,给全县提供优质休闲娱乐好去处;改善农田设施,为农业高产增收奠定基础。
一年又一年,仁欧村不断变化着,新面貌带来了新气象。村民们都觉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在寻梦的路上,尼玛石曲从不停歇。2020年要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他一直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一个机遇,一个挑战。更重要的是,能够把仁欧村建设成西藏的“华西村”,离实现他内心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正如他朴实话语中讲到:“没有党的大好政策,没有农业所驻村队的悉心指导,就没有今天的我。我将继续茁壮成长,努力做到心中有党,为党忠诚干净担当;心中有民,为民务实廉洁无私。”
《中国科学报》 (2017-09-27 第8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