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水利部水保所 |
我国退牧还草固碳研究取得新进展 |
|
本报讯(记者张行勇)近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上官周平课题组通过对多站点数据进行分析,在评估我国草地退牧还草工程的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分析影响封育后草地固碳效应的生物环境控制因子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科学评论》。
研究人员评估了封育管理对我国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和潜力的影响。封育后,我国草地植被地上部分的固碳速率平均每年增加10.6克/平方米,地下部分的固碳速率平均每年增加32.1克/平方米,表层土壤的固碳速率平均每年增加27.0克/平方米。对整个工程区来说,封育管理可使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每年增加碳汇2.1亿吨。
该研究同时明确了封育后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动态及其稳定时间阈值,还揭示了降水是影响草地植被的主控因子,而温度是影响草地表层土壤的主控因子,对深层土壤来说,其固碳能力受土壤pH值、微生物、根系等非气候因子的影响;另外,氮素是限制我国草地土壤能否维持长期固碳能力的最核心限制因子。
《中国科学报》 (2017-09-04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