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跃伟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17/8/29 14:01:00
选择字号:
中国载人潜水器有望五年内抵11公里深海底

活动现场。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科普博览”

8月26日下午,公益科普论坛墨子沙龙联合中科院“SELF格致论道”讲坛,再次登陆上海,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探索者”的科技演讲大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进行了现场直播。

本次大会共邀请了六位科学家,分享他们探索人类生存空间,突破智慧极限的研究故事,话题涉及深海探测、极地探索、载人航天工程、暗物质探测、脑科学、人工智能等。

这六位科学家分别是: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蛟龙号”现场海试副总指挥崔维成、中国科大地球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孙立广、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陈冬、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首席科学家常进、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爱克、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中心特聘研究员陈云霁。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仇子龙担任主持,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作为特别嘉宾出席并主持上下半场的两场圆桌会议。他和嘉宾们一起回答了现场观众关于外星生命、新人类、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

观众们跟随嘉宾的讲述,时而深潜入海,时而遨游太空,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未知疆域的向往。

墨子沙龙于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发起,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以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为基地的公益科普论坛,旨在通过科普讲坛、和科学家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专业的科学启蒙。目前,墨子沙龙以上海为中心,向全国发散,通过讲座、视频、网络公开课、科普订阅号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普活动。

SELF是 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缩写,“SELF格致论道”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力图打造具有中国科学院特色的、融合创新、科学与人文关怀并存的公益演讲品牌。

2016年,两大科学品牌曾联合在浦东图书馆举办类似科学演讲活动,观众反响热烈。

嘉宾合影

【专家谈】

崔维成:不忘初心,剑指11000米深海海底

崔维成分享了我国载人深潜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蛟龙号的立项和研制过程。在无人潜水器方面,我们的着陆器已经到达马里亚纳海沟,取得了丰富的样品,以及海底生物资源;而在载人潜水器方面,中国的科学家瞄准11000米的深海海底,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实现目标。

孙立广:去南极,探索人类失落的文明

“南极探险每一步都可能是危险的,为什么我们要去?一是对南极的好奇心;二是强烈的求知欲,南极的大陆是给探索者准备的。”孙立广在描述南极探险的艰难时这样说。企鹅粪和企鹅毛里留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可以帮助我们重读人类的历史。

陈冬:宇宙是人类的“第四环境”

作为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航天员,陈冬对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如数家珍:“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第二步就是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目前为止,前两步已顺利完成,接下来就是第三步,要建立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的问题。” 载人航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航员的训练内容也是庞杂且艰巨。但是人类的发展必然要开拓新的空间,而宇宙,就是除了海洋、陆地、大气层以外,我们必须要探索的第四环境。

常进:探寻暗物质的踪迹

宇宙中我们只看到5%,还有95%的是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人类试图在加速器、地下、太空中探测暗物质,暗物质卫星在能量、方向、电荷包括粒子鉴别方面,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可以高精度的测量高能粒子的能量、方向、电荷,并鉴别粒子的种类。“目前,我们每天获得500万个高能粒子,到目前为止已经收集到了30亿个高能粒子,整个天区我们扫描了三次。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人能够在天上找到暗物质粒子。”

郭爱克:脑功能联结图谱,有助了解完美大脑

中科院在2012年启动了脑功能联结图谱项目,旨在研究各个层次下脑的神经环路、神经网络、神经联结图谱,以及如何完成脑部工作。人类的大脑不仅有可塑性,而且能够保存记忆,研究这些动物脑和人脑,都有助于了解大脑工作原理,为类脑智能或者人工智能带来启发。

陈云霁:人工智能可能带来人类文明的一次飞跃

制造出具备人类的智能的机器大脑,意味着人类将从繁琐的体力劳动和简单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聚焦到创造性的活动中,对人类来说,将是巨大的飞跃。智能大脑的发明主要参考人脑,建造人工神经网络。“下一步,我们希望能使各种各样代表智能的算法,处理速度提高一万倍,所花能量降低一万倍,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AlphaGo这样的东西放到手机里,让手机帮助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甚至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学习,真正实现强大的智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