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专家团队运用中原首台引进的“慧思考”机器人,成功为一名股骨头坏死的病人置换髋关节,这在河南尚属首例。
8月3日,45岁的祖姓患者因左下肢跛行和疼痛加重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医。经检查,祖先生左侧股骨头严重坏死,需要手术治疗。
骨科主任郑稼、副主任医师刘珂、主治医师高宗炎等与河南省人民医院特聘德国教授Boerner一起,将祖先生的CT扫描输入智能系统,通过3D模拟影像还原出祖先生的骨骼情况,为其“私人定制”出一套严谨周全的手术方案,并将该方案输入“慧思考”的“大脑”。
8月9日下午3点30分,河南省人民医院D25手术间内,一个超越人手稳定性极限的机械臂,正在病人身上移动。
闪着金属光泽的磨钻在病灶处稳健前行,精准打磨出轮廓清晰、外壁光滑的骨髓腔。电脑上3D影像实时反映着当前的进度与位置,并且和“规划路线”相比照。医护人员时刻观察着机器人的进度,有时按照机器人的提示进行进一步操作。
这台正在忙碌的机器人就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日前引进的中原首台、全国第三台Think surgical(“慧思考”)骨科手术机器人。它被应用于关节置换手术,在河南尚属首例。
术中,郑稼、Boerner教授及团队医生将两个骨圆针固定在祖先生的股骨头上,并用金属探针再将病人的实际位置和骨骼情况同步传输给机器人。“慧思考”根据点位数据,再次将方案与实际相结合,通过计算,精准定位和成像。
自有骨科手术以来,如何看到深层内部结构并准确操作、同时还不伤到其他组织,是最大的难题。而“慧思考”相较于人工截骨操作,则更“聪明”。根据植入物的形状,机器人会调整磨钻速度和进度,精确地自动切割,还会选择不同阶段所用的磨钻尺寸。
医生也可以随时调整机器人的操作,在任何时间暂停/停止程序。当骨有移动时,拥有骨运动监测系统的机器人会立刻停止磨钻。
“关节置换手术要求极为精准,而机器人就像是一双慧眼和一双精准而不知疲倦的手,有了它的帮助,我们看见了病灶的内部结构,解决了截骨时操作的精准度和稳定性,也减少了影响医生稳定发挥的因素,如虎添翼。”郑稼说。
据郑稼介绍,“慧思考”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新一代关节手术机器人系统,能够达到降低术中骨折风险、精确恢复肢体长度、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感染风险、提高关节手术治疗结果,关节置换的误差仅有0.1毫米,与植入物吻合度达96%以上。
他说,提高假体安放的精确性,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是关节外科医生所追求,借助机器人,这一梦想将逐渐变成现实。
河南省人民医院在全国省级医院中率先引进该机器人,标志着该院骨科诊疗水平正式比肩国际顶级水平,有望引领中国智能化骨科手术技术的前进方向,有显著而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