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8/4 10:22:42
选择字号:
游学升温这十年:火爆背后的忧思

 

■本报记者 张文静

从2007年开始,出国游学热显著提升,游学机构开始增加。最近五年,游学活动更加火爆。2014年中国海外游学人数接近35万人次;2015年达到50万人次。

今年暑假已经开始,海外游学市场也再次变得火热起来。

不久前,途牛网发布了《在线海外游学市场消费分析2017》,依据最近一年游学市场的消费情况,该报告预计,随着留学年龄的低龄化,亲子游学市场将有更多需求;同时,成人游学市场也将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游学市场进一步细分化的趋势下,未来游学产品将越来越多元化,“量身定制”的游学产品将受到更多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海外游学的目的地国家也将越来越多样化。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这股游学热仍将持续下去。游学热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反映了国人教育观念的变化,在其火爆背后也有不少隐忧。

游学热度持续攀升

2007年7月,一辆大巴车停靠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旁,车上载着来自中国上海的30多名高中生,他们到美国的目的是游学。

虽然也来自国内的大城市,但曼哈顿高楼林立的繁华景象还是让这群孩子感到新奇。“就是那种高楼大厦全部排在一起向你涌过来的感觉,让我印象很深刻。”当时跟随这个团队赴美游学的小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十年前,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游学还是个稍显陌生的事物。那时,正在读高二下学期的小君看到了一份赴美游学的广告,是上海一家培训机构与各高中合作的项目,抱着学习英语的目的,小君报名参加了当年暑假的游学活动。随后,由一名老师带队,小君跟随着30多人的团队来到了美国。

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小君有20天在语言学校上课,住在当地的寄宿家庭中。当时那所学校的学生已经放假了,单独给小君等人开设了一个课程,由外国教师教授语言,与学生互动。上午上课,下午则一般安排参观公园、植物园、消防局等。余下10天则由东海岸到西海岸游玩,游览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地,还被安排去哈佛大学等五六所大学参观。那次行程小君总共花费了两三万元。

“那时候出国游学的人不太多,机构也不是很多,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游学热度已经有开始上升的苗头。”小君说,“我回国之后,听父母不少朋友说等孩子上高中了也让他们出去游学。后来就经常能听说周围人暑假游学的消息,机构开始增加了,价格也高了。”

事实上,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游学逐渐在国内火爆起来。“大概就是从2007年开始,出国游学热显著提升,游学机构开始增加。最近五年,游学活动更加火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介绍说。

根据《2016中国游学市场发展报告》,2014年中国海外游学人数接近35万人次,市场规模近90亿元;2015年达到5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120亿元,海外游学人数将以每年不低于40%的比例增长。

《在线海外游学市场消费分析2017》显示,目前游学最热门的5个国家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澳大利亚,此外,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热度也在上升。从游学客源地来说,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消费者接触游学形式较早,渗透率更高,是游学市场的主要客群集中地,其次杭州、成都、南京、沈阳、武汉、天津、重庆等城市的消费者游学热度较高。

近几年游学热度为何持续攀升?熊丙奇分析说,首先,游学热现象是与国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方式转变有着密切关系的。现在出国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很多家庭也有条件支付游学活动。

“其次,游学热与留学热是相关的,也是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的结果。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假期里孩子可以通过游学的方式来增长见识,看到国外中学、大学的教学情况,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教育模式。有些家长想要送孩子出国留学,游学也是一种提前的体验。”熊丙奇说,“第三就是现在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也比较关注游学,包括大学在假期也会组织学生交换、海外游等项目,培训机构更是不断推出假期游学活动,家长和学生也很容易被游学的信息包围。”

走出小小的天地

所谓游学,是一种海外教育形式,就是拿出一周到几周的时间去海外体验生活和学习。《在线海外游学市场消费分析2017》显示,就游学时间来说,很少会有人超过一个月,通常在一周到一个月之间,其中选择2~4周的客户最多,占比达45%。

“游学可分为两种,一是属于家庭式的,一种是团体式的。真正的游学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组织和安排,包含的教育教学元素比较多,能与当地教育有所结合,有课程设置、教育教学任务或者研究课题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介绍说。

在孙云晓看来,现在国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很容易把人束缚住,孩子处在学校、家庭这样小小的天地中,视野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对青少年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谓游学的价值就在于能开拓孩子的视野、增加生活体验,这对他们一生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位父亲,孙云晓在这方面有着最直接的体验。

孙云晓的女儿毕业于北京月坛中学,这是一所以日语学习为特色的学校,跟日本有长期的交流,修学旅行、民宿活动等项目坚持了20多年。孙云晓的女儿在读中学期间,家里接待过4批日本学生和老师,她自己也两次到日本参加民宿活动。

“中学时就到日本游学,使孩子非常受益。因为她与日本人生活在一起,能够真正了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日本人的情感。”孙云晓说,此外,他的家庭寒假、暑假基本上都外出旅行,孙云晓感觉女儿的精神世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小小少年就体会到世界如此之大、文化如此丰厚,原来离自己很遥远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非常近,这种丰富立体的体验让孩子获益多多。

据孙云晓介绍,在日本,中小学的游学已经制度化了。日本规定,小学生每年要出去远足一天,初中生每年要出去三夜四天,而且打乱原来的编班,到远离学校的地方去。高中学生就要到外国去一两个星期。在孙云晓接触的日本人中,几乎所有人都有游学的经历,他们称为“修学旅行”。孙云晓曾到日本进行游学制度的考察,发现游学是几代日本人难忘的经历,已经被全社会认可。

现在在北京工作的小怡在2012年8月曾经申请德国波恩大学的暑期游学项目,那时刚刚读完大二的她在波恩大学待了一个月,周一到周五在大学里分班上小课,课程以写作为主、兴趣类如合唱团为辅,周末会有周边城市参观、游艇聚会等活动,也有自由活动的时间。那时游学项目已经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仅这次波恩之行就有全班四分之一左右的同学一起参加。

那次德国游学之旅让小怡对德国及周边国家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有了深入的体验。在波恩大学,小怡也遇到了来自日本、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学生。“美国人都是高中生,他们学过德语,趁着暑假来德国游学。当时学校里的日本人则以早稻田大学的学生为主。印象很深的是,那些美国高中生虽然语法不太好,但非常敢说,日本大学生则比较害羞一些。”小怡说。

小君也对游学过程中遇到的外国同龄人印象深刻。“我们寄宿家庭中的孩子,比我们年龄还小,但从跟他聊天的话题来看,他就会比较有想法,不管是未来的规划还是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都比我们更能讲得出见解来。”

火爆背后的忧思

对于接受国内教育,又同时想感受国外教育的家庭来说,游学显然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形式,因此也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追捧。

孩子在北京朝阳区一所小学读书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暑假还没开始,孩子班级里的同学就开始交流计划去哪个国家游学了。曾有网站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5%的受访者认为海外游学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受访者中有85.5%的人周围有学生参与暑期海外游学活动,其中,23.9%的受访者表示有很多。

“但由于监管不力,以及家长、学生在选择游学项目时缺乏理性,导致‘游而不学’或‘游’多‘学’少的乱象,严重影响着游学的规范发展。”熊丙奇担忧地说。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游学的需求是不理性的,家长并没有考虑家庭经济条件、孩子未来发展等因素,只是看到别人送孩子去游学就盲目跟风。”熊丙奇说,“有些家长考虑得很简单,认为游学当然好,没有‘学’就当出去‘游’也可以,把游学的价值等同于旅游。一些游学机构看透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在营销时大力宣传‘学’的部分,但实际上孩子根本体验不到,家长也很少去维权。去哈佛大学听两天课与在大学校园转一圈,肯定是不一样的。”

孙云晓在国外经常见到孩子参加成人的旅游团,完全按照成人模式旅行,比如吃法国大餐、买奢侈品、住豪华酒店等。“有些旅行不适合未成年人,游学体验一定要和一般的旅行有所不同,不能陷入贵族化、成人化误区,这对青少年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对此,熊丙奇建议,想要送孩子游学的家长一定要清楚,游学的核心在于“学”, “游”只是一种方式。在选择游学机构时,一定要仔细考察机构的资质及其与国外学校合作的活动情况、学习内容、课程安排、师资情况等。

在熊丙奇看来,多头监管的现状也造成了目前游学行业比较混乱的问题。“现在能够提供游学服务的机构很多,有学校,也有培训机构,还有两者合作提供,另外还有旅游公司。其实根据组织机构的性质,是可以进行有效监管的。对于由学校组织的游学活动,监管部门应为教育部门,因为按活动性质分,学校组织的游学,包括夏令营、海外实习、交换等,属于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应要求学校规范收费,规范管理;对于由教育培训机构、留学中介和旅游公司组织的游学,则应该由工商部门监管,对消费者提出的有关侵权投诉进行查处。”

但此前有报道称,目前对游学行业和市场的监管,主要是工商和旅游部门负责的,教育部门话语权还比较弱。尽管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文件《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期望对相关各方有一些提醒和监督,但其中涉及的“研学”与“游学”仍有很大区别。

“研学是由学校统一组织的一种体验教育的方式,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到一些大自然、名胜古迹或其他城市和农村等有考察价值的地方,进行生活体验,研学的绝大部分活动是不出国的。”孙云晓解释说,“研学与游学是两个概念。”

可见,目前距离真正实现对游学市场进行有力监管,还有一定距离。

游学的火爆也催生了社会对于教育阶层固化的焦虑。不久前,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文中一位企业高管妈妈说,女儿在广州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孩子放暑假了,花费骤然增加,其中一项支出大头就是游学,让这个中产家庭倍感压力。

目前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游学价格确实不菲。很多人担忧,无法支付游学、爱好培训班等费用的家庭,再也无法培养出未来有竞争力的孩子。

在孙云晓看来,阶层固化之说固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这并不等于平民之家或贫寒之家就不能再出人才。“当然我们也要在政策上采取预防措施来防止教育阶层固化的发生,首先就要保证教育公平,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社会的志愿服务,都需要加大基础教育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的力度,鼓励人才去偏远地区任教。”孙云晓表示,教育是综合性的,不能仅用是否能去游学等因素来衡量。

《中国科学报》 (2017-08-0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