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一雪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7/27 18:24:58
选择字号:
手机人工智能化:是否等于给人装个大脑


 

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网民规模情况: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

随着5G、云计算和传感器技术快速进步,近两年大热的“人工智能”又被手机厂商看中,开启了智能手机新一轮的竞争。

与其他人工智能产品相比,手机是大部分人接触最多的一个。所以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则更受到关注。当下,人工智能在手机中呈现的方式主要依靠云端数据、模型训练、算法深度学习、本地异构计算、应用服务智能调用与推荐,以及语音等人工交互等方面。

“人工智能”手机

去年,谷歌推出的Pixel 系列就内置了谷歌助理。这是指基于语音和文字搜索提供的服务,支持用户和机器双向连续对话,人工智能程序可以自动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来实时反馈结果。而在早之前,苹果ios系统自带的Siri 和微软Cortana,也融合了语音识别、语义识别等技术。

今年,智能手机厂商更是推陈出新。比如三星公司的新款手机内置的智能助理又体现了情景感知、深度学习等技术,让语音助手不再只是机械式的与用户互动,而是能够智能化地分析和感知用户思想;国产的乐视手机Pro 3 双摄AI版也引入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助手“小乐”。

谷歌更是在Google I/O 2017 大会上宣布公司战略由“移动为先”向“AI优先”升级,并公布了最新的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AI芯片。

除了这些与语音搜索、云服务相关的功能,一些智能手机厂商也将主意打到了手机硬件的“人工智能化”上。

去年年底,华为的一款手机就主推了硬件智能化。比如当用户拿起手机,用眼睛看着手机的一瞬间,便会亮屏,而放下手机时,则自动熄屏。而且,在厂家的宣传中,它还可以自动检测到用户是否在驾驶状态,提示切换为Magic Auto驾驶模式,该模式可播放音乐、声控导航、语音接听等。此外,新款手机中搭载的Magic Live智慧系统,可以通过感知与深度学习,记住用户的习惯行为,做到智能为用户提供并推荐服务。

“智能手机厂商强调人工智能,确实有跟随潮流的原因。”中科院计算机所副研究员翟立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不过,手机扩内存加配置的做法已趋同,很难吸引消费者,手机厂商要找新的引爆点刺激消费者购买,比如之前语音助手、VR,而现在则是AI。通过引入人工智能能更好地给产品做宣传。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带来更好的交互体验,如在开车的时候,语音控制功能就比较实用,还有人脸、指纹识别等。”

真智能还是伪智能

虽然这些已经和即将面世的智能手机,给用户打开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大门,让更多用户感受到来自未来科技的神奇,但这些附加的技术中心到底哪些才算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应用呢?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属于这个范畴的都能称之为人工智能。”翟立东解释说。

以目前智能手机上比较普遍的语音识别功能举例,当用户拿着手机输入一条指令后,后台系统会“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进行分析和判断。但这种关键字抓取能力并就此给出的回应,并非智能手机真的理解了人说话的意思,与人类之间交谈的“有来言有去语”还相差甚远。

“其实,用手动输入关键词搜索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语音搜索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语音输入搜索’,更多的还是将语音转化为文字。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而是伪AI。”翟立东表示,至于自动亮屏、在对应地点自动弹出相关信息、自动给出购物出行建议确实能带来好的用户体验,但这些并未达到真的人工智能的地步。

未来的手机

或许,我们关于智能手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的想象可以再大胆一些。毕竟自1956年提出人工智能以来,已经有了60年的历史,一些关键能力的突破,正在促进人工智能大规模的应用。在不久的将来,手机甚至可能成为随身的私人医生、个人看护、旅游顾问、投资咨询师……

“不同的业务面对的困难也不一样,比如有些智能手机的功能,目前只是根据关键词给出购物建议,而不是直接下单购买,这类技术的难点应该是如何精准理解一句话的真正含义,而不是根据关键词进行匹配,能够分析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实践。这依赖于人工智能自己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翟立东表示。

翟立东认为,当前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可以称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当然语音识别与图像识别背后是机器的认知技术与感知技术的突破:前者是以神经网络学习为基础的机器学习得到了突破并进行了应用;后者则是机器将学习与语音、图像识别相结合,大大提升了自然语言能力,以及图像图识别能力。

同时,人们不必担心手机会被这些人工智能应用“撑”得体积庞大。因为人工智能与手机的结合,繁重的计算任务可通过无线网络交由功能强大的云计算负责,手机设备不需要执行太复杂的任务,手机的体积可以不用扩展而满足人工智能与手机结合产生的额外开销。

在未来,互联网不断升级后,设备高速互联已不是难点。“如果谈到人工智能更进一步应用,而不是限定到手机;下一步应该是通过嵌入身体的芯片,直接由大脑下发控制命令,操控可控制的其他智能设备,比如简单的开关门、开关灯,复杂一点的写文章,更复杂一点的控制设备做出自己大脑想象中的美餐。”翟立东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