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黄静怡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7/16 9:02:00
选择字号:
上海科技馆首创科学与艺术系列科普大讲坛

 

7月15日,由上海科技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上海科普大讲坛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在题为“当《李白》遇见火星-科学与艺术将如何碰撞?”的讲座上,中科院院士、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和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科技史专家江晓原,分别从各自的学科领域和从业经验出发,来谈谈科学与艺术的相遇。

人类自诞生开始就从未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从中国最古老的“盖天说”到影响欧洲1000余年的“地心说”,在科学萌芽之前,人类大胆描绘,谱写了无尽的宇宙畅想。直至16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由此印证哥白尼的“日心说”,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而这仅仅是人类科学认知宇宙的开始,人类登陆月球、宇宙空间站的建立、哈勃望远镜的发射…一项项科幻片中的场景被科学家们改写成了现实,人们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的谜团,似乎离未知的宇宙越来越近…

什么是生命?为什么地球有生命?宇宙中的其他星球是否也有生命的存在?欧阳自远院士从中国的火星探测谈起,列举了科学家在火星探测上的科学发现与成果,并探讨了将火星改造成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与未来的科学探测计划。

江晓原教授以天文史的角度切入,从中西方古代对火星的神话传说讲起,讲述了人类观测火星的历史,针对“火星移民计划”,解释了人类长久以来对外太空的疑问和猜想。

相对科学的理性,艺术则用感性美学来理解世界。濮存昕老师结合自身从事表演工作多年来的经验和体悟,阐述了艺术范畴里的科学性。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人类如何以艺术的形式表达自我情感,寻求人生价值。

同时,三位嘉宾针对科学与艺术的碰撞交融提出各自的想法,进行交流与探讨,并回答了现场观众的热情提问。

据悉,此次活动是“上海科普大讲坛走进东方艺术中心——科学与艺术系列讲座”的首场活动,该系列活动还将举办11场“科学与艺术”主题的讲座和工作坊。讲座将邀请重量级科学家和艺术家同台,围绕音乐与情绪反应、人体发声学、音乐厅设计原理等主题,展开不同学科间的对话。工作坊则将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让观众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体验艺术中的科学原理。上海科技馆还将采用现场直播、科普文章等形式,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科普教育活动中来。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