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6/28 10:32:38
选择字号:
为农业寻找“新动能”

 

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动能 新技术 新业态

编者按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俗讲,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经济理论一般认为,供给侧主要有五个要素,即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本报记者 秦志伟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改?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又有哪些?6月25日至26日,在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刊》承办的“科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上,这些问题的答案更加清晰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促进农业农村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

专家指出,上述转变除了需要科技创新,还需要农业结构调整、社会资本引入、土地制度创新等多个“新动能”。只有上述“新动能”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科技创新是改革的动力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重要一环,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大动力之一,必将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农业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叶贞琴在论坛上表示。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绿色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五大发展理念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叶贞琴看来,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要靠科技。“畜禽粪便怎么处理,秸秆有没有更好的途径,农膜怎么样资源化利用,南方重金属的污染如何治理,都需要科技方面的突破。”

针对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叶贞琴认为,这主要是成本上升造成的,而推进农业节本增效需要科技创新。此外,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升农产品的品质等都需要科技创新。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化应用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叶贞琴说。

“要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供给不足的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张涛表示,要提高机械化水平,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产业链合理布局,使农业得到科学发展,这是对农业科技提出的要求。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共有六大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就是论述“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分别对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等都做了全面的部署。在韩俊看来,整个一号文件除了对农村改革这一部分以外,任何一项任务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展望“十三五”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叶贞琴强调,我国必须紧紧围绕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加快调整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加快推进农业重大科研攻关和技术模式创新,全面提升技术支撑引领能力,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大的动力。

结构调整要实现新平衡

不仅如此,科技还在压减低端供给、增加中高端供给上具有重要作用。“要促进农产品的供给品种和质量,更加契合消费者的需求,使农业的供需关系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就需要科技发力。”韩俊说。

截至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12年增产,但同时大量谷物还要进口,暴露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有效供给不足,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品质和质量安全上还不适应。

而在生产方式上,我国小农户分散经营仍占多数,现代化的经营体系还未形成。在区域布局上,水土资源、消费市场、加工增值与农业生产不均衡不匹配的情况明显。

在叶贞琴看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尤其是农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资源和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新的供需平衡。

但事实上,农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农业竞争力弱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善;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面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农民收入总体仍然偏低、增速放缓,还未能分享更多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问题总要解决。以地下水超采为例,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王亚华教授认为,小的结构调整就是改变种植结构,但现在是必须要下大决心做大的结构调整,转变理念,推行更大范围的休耕轮作。

又如,草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中科院院士方精云看来,草牧业特别强调生态和生产功能的统一。“草牧业关注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合理配置与协调发展,利用小面积、水热条件良好的土地建设集约化人工草地,发挥其生产功能,进而保障畜牧业发展所需要的饲草。”

当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政策导向。农业已经不只局限在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上,更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业观光、消费等服务性的需求,还要满足对良好生态绿色化的需求。

“这一定会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和业态,一定会为农村的繁荣注入新的动力,也一定会为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机会。”韩俊表示,要向当年抓乡镇企业发展一样,抓有机绿色农业、电子商务、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力。

老板和老乡要和平相处

面临农村出现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社会资本早已开始行动。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许多社会资本到农村投资兴业,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县委书记,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县委书记王晓东表示,确实需要工商资本进农村。他分析,因为历史原因,农村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非常低,需要有组织引领示范,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有条件的社会资本身上。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财政部、农业部也出台相关文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改善农业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农业资金投入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希望一大批的工商资本可以进入到农村,带着老百姓干,干给老百姓看,最终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状况。” 但王晓东也表示,规模还是要控制的。

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介绍,农业部对此专门出台文件,对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要有明确的上限控制,建立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对租地条件、经营范围和违规处罚等做出规定。

针对如何解决资本下乡富了老板穷了老乡的问题,廖西元说:“工商资本进入农村要明确思路,是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同时,还要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但由于土地使用权不明晰,社会资本对农业的投资呈现出前后两端比重大的情况,即前端投资种子种苗、后端投资农产品深加工及品牌化的企业多,而投资土地规模整合、规模化生产、基础设施改造的资本很少。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放出土地的经营权。”韩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

《中国科学报》 (2017-06-28 第5版 农业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