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欢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6/26 9:48:01
选择字号:
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关键技术有望改善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苏州大学教授王殳凹研究团队在环境放射化学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核电作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选项,不仅可为我国提供稳定的能源供给,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阶段的环境污染。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 吉瓦,在建核电站数量为全世界第一,这使得我国将超过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核电国家;到2050年装机容量有望达到400 吉瓦,将超过现阶段全世界所有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的总和。在如此快速的发展态势下,与核能发展密切相关的乏燃料后处理与核废物处置将面临空前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将成为影响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该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三价镧系锕系元素固体化学行为同一性的基本认识,初步衍生出了基于绿色选择性结晶分离理念的稀土分离及镧锕分离,有望改善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关键流程工艺;他们首次合成并解析出在强酸溶液中能够稳定存在的膦酸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晶体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在高酸度条件下选择性吸附铀酰离子,为乏燃料后处理中的核素分离及环境中放射性核素污染防治开辟了新路径。(本栏目稿件由陈欢欢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7-06-26 第6版 基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