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信仰的力量浸润人心 |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内功”提升基层党建品质 |
记者刘万生 通讯员姚璐 张平媛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也决不能上成“水课”,相反必须是“精品课”,因为它关乎人的灵魂、党的命运、国家前途和人民幸福;要讲好这门课,教师必须有“思想”,讲“政治”,懂“理论”,善“教法”,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成芳教授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日前,徐成芳获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成为全国10名获奖者之一。
一个思政课“国家级教学团队”;两门“国家级精品课”,两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领军人才,一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层次教师队伍……这个年轻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缘何载誉满满,荣誉的背后,是学院扎实推进基层党建的坚实步履,让信仰的力量不断浸润人心。
信仰之树:“把党的工作做到师生心坎上”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高举立足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旗帜,夯实师德之基,筑牢师生思想之魂。”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周福战说,“作为基层党支部,需要通过具体工作传递党的温暖、传播党的声音、彰显党的形象,把党的工作做到师生心坎上。”
党总支组织各支部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学习会,组织全院教师结合各自研究领域梳理自身问题,经常性邀请国内知名理论研究专家为师生带来高水平学术讲座;经常举办“思政课名师打造计划”系列讲座。在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来校解读31号文件巩固学习成果时,聆听讲座的每一位教师都提交了深刻的学习心得体会,表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履行思政课教师神圣使命的决心。葛丽君副教授在体会中表示,“31号文件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后一定会‘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切实履行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崇高使命与责任担当。”
信仰之根:“扣好人民教师的第一粒纽扣”
建设一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层次教师队伍,是做好思政工作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把好思政课教师的入口关、培训关、考核关。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对新入职教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新教工将立德树人放在工作首位,发挥思政课教师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学院院长、副院长从教学、科研等方面对新教工进行培训,为新教工走好入职第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书记、院长的谈话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必须牢记‘四个意识’,明确教书育人使命”,新入职教师张存达说,“同时也让我明确了工作方向,打牢教书育人功底,争当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随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加入到思政课教师的队伍中,党总支以教工支部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定期开展交流活动,组织青年教师结合实际工作探讨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思路举措,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使教师树立起“四个相统一”的师德师风观,营造“为师先立德,授业正教风”的良好氛围。
青年教师马轶伦说:“沙龙有助于我们青年教师扣好人民教师的第一粒纽扣。”
信仰之花:“再忙也要带头讲好思政课”
“大班上课小班研讨”是大连理工大学开展思政课的传统优势模式,校领导带头走上思政课讲台使其焕发了新活力。本学期初,学校党委书记王寒松、校长郭东明、党委副书记李成恩分别走进本科生课堂,与广大青年学生一同讨论交流,指导思政课小班研讨的开展,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学校领导通过为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形势报告、同师生座谈、进行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加强面向师生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讲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将此举措制度化和常态化。
当下,纷繁的互联网信息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行不断探索。
学院加快步伐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时效性,用新技术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于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围绕思政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精品课程、专业教学案例和基于学习、实践的互联网学习资源。支部建设的“经典的味道”微信平台通过开展《共产党宣言》研读主题实践活动,直接为当代大学生心灵和精神内核提供滋养和力量。
“我从来没有想到,这些以前只是在我的考试中出现的名词、题目,成为活生生的思想吸引了我,给了我营养。”本科生王一迪说。
新媒体、新形式的运用使“学理论、讲真话、进头脑”收到良好效果。正如中宣部考察组评价马院时说:“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探索了一条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工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