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6/9 22:12:00
选择字号:
专家、学者、媒体共同探寻科普工作发展之道
科技传播与科普工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6月9日下午,在北京市科委指导下,中国科学报社与北京科技大学在京召开科技传播与科普工作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暨全国高校科普H5制作大赛和“我眼中的北京科技周”摄影大赛颁奖典礼。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卢耀如和清华大学教授金涌分别作了科普报告。

近年来,科普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就科普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科普活动。为探讨科普工作思路,提升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工作的热情,研讨会邀请相关专家就科技传播与科普发展趋势进行经验分享。

中国科学报社社长、总编辑陈鹏致辞 王之康拍摄

中国科学报社社长、总编辑陈鹏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科普工作,激发创新热情,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支撑,既是科技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职责所在,也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介绍,中国科学报社也将服务科技创新和加强科学普及,作为报社发展的“两翼”。多年来,中国科学报社立足科技传播事业,大力推进科学普及工作,努力打造科普作品原创基地,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今后,也将继续深入推进科学传播事业,努力践行服务科技创新、加强科学传播为两翼的发展理念,促进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

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王维才在致辞中表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开展科普工作是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在科普方面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包括加强科普基地的建设、开展科普项目研究和举办科普系列活动。他说,科普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浩大工程,学校非常愿意与中国科学报社等单位继续开展深入合作,发挥学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优势,不断探索科普工作规律,扎实推进科普工作,努力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市要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科普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是6.2%,北京为17.56%;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数量全国是15名,北京为22名;人均专项科普经费全国平均4.63元,北京为21.3元。不过伍建民也指出,北京市科普事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公民的科学素养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科普的供给能力跟公众快速增长的多元化、差异化需求还不相适应;科普机构对于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科技成果的进展反应还不够迅速;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的机制还不完善。据悉,今年北京市科普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打造一批品牌科普活动、进一步来优化科普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培育原创科普产业、更好地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提高科普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加强培育创新激情,形成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在专题报告环节,卢耀如、金涌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玉平分别从创新培育、科学普及、科学传播方法等方面,解读了国际科普政策、分享了见解、交流了经验。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卢耀如院士 王之康拍摄

卢耀如指出,科技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文化是强国和发展科技的重要基础,文化丰富的内涵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养分,文化和科技融合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动力,因此,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卢耀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明,科学家要在实践中做科普。他说:“通过科学普及发挥作用,提高全民素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强大文化,复兴梦指日可待。”

清华大学教授金涌院士 王之康拍摄

金涌则指出,科学普及的本质之一是激发全民的创新热情。他认为,我国基本具备了跳跃式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我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世界上最多的工程师队伍,但我国的创新指数却排在世界19名左右,科普能力不够强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大学不再以传授知识为第一要务,而是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能力和思维方式。只有站在巨人肩膀之上,才能够有所创新。”金涌说。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玉平 王之康拍摄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玉平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国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是6.2%,而国际上的创新型国家一般在30%左右,因此我国的科普工作任重道远。他表示,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在于科学家,而在于公民,只有发挥出全民的创新创业精神,国家和民族才能迅速发展。

“全国高校科普H5制作大赛”和“我眼中的北京科技周”摄影大赛颁奖典礼当天同期举行。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中国科学报社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公众参与创新行动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并组织了“全国高校科普H5制作大赛”和“我眼中的北京科技周”摄影大赛等活动,得到了高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热情支持。活动期间,共收到了全国86所高校推送的科普H5作品350多个,社会公众递交的北京科技周摄影作品600多幅。经初选、院士专家终选等环节,共评出了科普H5作品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佳作奖20名、组织奖3名;评出了北京科技周摄影作品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佳作奖20名等。与会专家领导为到会的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奖金等。

中国科学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刘峰松,中国科学报社党委副书记林珺,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玉平研究员,北京市科委科宣处处长汤健,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学生工作部部长于成文等出席了研讨会,中国科学报社副总编辑张明伟主持会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