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强子对撞机物理研讨会首次在亚洲举行 |
中国“希格斯工厂”或将十年后建成 |
|
本报讯(记者黄辛)近日,第五届大型强子对撞机物理国际研讨会首次在亚洲举办。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上海交大,共话粒子理论相关研究进展、LHC对撞机运行计划、未来高能对撞机实验远景规划等。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题为《高能物理的未来发展及中国的机遇》报告中表示,作为最小物质结构之一,较低质量的希格斯粒子的发现,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可能:建设100公里周长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也就是“希格斯工厂”。
据了解,2012年7月,集合了全世界最优秀科学家的研究团队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中发现了希格斯粒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拥有的这座LHC,是迄今为止能量最高的粒子对撞机。
CERN前所长Luciano Maiani分享了LHC从最初设想、预研、设计、建造、运行、数据分析到最终发现“上帝粒子”20余年的传奇发展历程。
LHC实验由来自80多个国家、50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8000多位科学家、工程师和学生参与。这些“最强大脑”使CERN一举成为继美国费米实验室之后全世界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中心,并正在研究物质最深层次的结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质量的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
“通过LHC实验这项大型国际科学合作研究,我国科学家在探测器建造、升级改造、运行维护和物理分析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LHC实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科院院士、中国LHC实验负责人、中科大教授赵政国介绍说。
上海交大教授杨海军表示,基础物理学领域由大加速器项目驱动,过去50年一直如此。世界任何地方如果建起了大加速器,那里就会成为基础物理学的研究中心。
研讨会上,7位国内外著名学者还对未来大型高能量对撞机的各种可能方案进行了深入研讨。
王贻芳介绍说,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可选方案有:日本的国际直线对撞机(ILC)、欧洲的未来环形对撞机(FCC)和中国主导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及后续的超级质子对撞机,也就是“希格斯工厂”(CEPC/SPPC)等。
目前,“希格斯工厂”已形成由十多个国家、数百位作者参与的千页规模方案。王贻芳认为,其比较理想的时间进度安排是:2016~2020年,完成预先研究和工程设计,目前这两项工作都在进行中;2022~2028年,进入工程建设期;2028~2038年,实现数据获取。按其科学目标,“上帝粒子工厂”拥有产生百万个希格斯粒子的电子伏特能量,可精确测量与研究希格斯粒子的质量、自旋、宇称、耦合等,寻找颠覆认知的新物理迹象。
《中国科学报》 (2017-06-07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