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然 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5/22 10:48:35
选择字号:
“中非文化交流创意时装秀”献演环东华时尚周

 

5月22日,一场以“‘非’主流”为主题的时装秀通过服饰文化向公众表达了来自高校师生的理解。这是东华大学主办的环东华时尚周里一项重要活动。

溯源中非传统文化,以达民心相通

“我的作品灵感主要来自于非洲原始部落元素和中国神话志怪形象,参考资料包括非洲的图腾、中国的《山海经》《聊斋志异》《搜神记》等,以此展现中非传统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性。”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以下简称“服装学院”)的大三学生黄豫张蓉这样介绍自己小组设计的系列作品《怪谈》。

记者在秀场发现,此次展演的12组70余件作品在灵感上溯源中非传统文化元素,从非洲的自然风光、民族图腾、日常习俗到中国的传统花纹、历史典籍、戏剧曲艺,服装学院的师生通过服装这一独特的“语言”解读非洲、解读传统。例如系列作品《Ndebele》通过提取非洲恩德贝勒族特色图案、自然与艺术元素,在非洲文化符号与中国回纹时尚元素碰撞中,呈现独特的当代风采。又如系列作品《sacrifice》融入非洲雕刻纹身的圆点线面和中国京剧元素,通过织锦缎面料体现中非元素融合的有序与无序。

整场秀以中国师生的视角解读非洲,并通过服装设计进行表达和诠释,使服饰文化成为一种语言、一种符号,成为促成中非民心相通过程中传播文明、达成认同的重要载体。

指导教师服装学院罗竞杰认为,“本次作品主题定为‘非”是想表达两层含义:其一是通过谐音的‘非’字突出本次的核心重点‘非洲元素’及采用传统及典型的非洲元素所进行的创作;其二是作品本身的定位,通过对传统非洲元素与东方元素的解构与整合创新设计出的具有前卫风格的时尚作品。”

结缘中非交流,还靠互学互鉴

本次活动系服装学院教改试点课程《专业交叉创作实践》的汇报展演,亦缘于去年由东华大学和肯尼亚莫伊大学联合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在非洲——肯尼亚纺织品艺术展”。当时,展览承办方莫伊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子学院”)希望在展览基础上与服装学院的课程展开合作,通过互学互鉴,以进一步发挥服饰文化在两国人民沟通交流中的积极作用。

2016年9月,服装学院罗竞杰、倪明两位老师专程赴孔子学院进行海派服饰文化专题交流讲座,并在当地走访调研,为课程教学的学习和借鉴搜集素材。回国后,两位老师引导学生将非洲元素融入调研、提案、面料设计与再造、服装设计、打版、成衣制作等环节,最终完成了一台具有非洲地域特点与东方元素的碰撞、传统符号化与当代流行的解构与融合的时尚大秀。

据介绍,《专业交叉创作实践》课程是服装学院教学改革后新增的专业选修课,旨在将不同专业但又相互渗透的关联专业整合起来,在专业交叉的领域各取所长又拓展专业知识领域的一种项目式实践类课程。

发挥特色优势,助力“一带一路”

近年来,东华大学依托纺织、服装、材料等特色学科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与海外大学、国内外机构携手发展相关领域的国际教育,在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国家交流、产业发展和产能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据了解,东华大学自1954年开始培养外国留学生,六十多年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大批纺织行业人才。2010年学校加入“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着力培养全球纺织领域高端人才。

肯尼亚是海上丝绸之路位于非洲的终点。2015年东华大学在肯尼亚莫伊大学开办了全球唯一一所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2016年,学校与莫伊大学合作举办了中非国际纺织服装论坛暨中非文化交流论坛。今年3月,学校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上海纺织集团,举办纺织服装产业“一带一路”产能国际合作高级研修班。东华大学现拥有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的城市创新服务与创意研究基地,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创意与文化交流研究工作室在基地挂牌成立。

据悉,中非文化交流创意时装秀在环东华时尚周上献演,是东华大学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促进中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之一。罗竞杰、倪明老师计划在展演结束后携全部作品前往孔子学院进行展示交流,发挥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使服装成为两地人民看得懂、都认同的“语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