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5/15 10:10:09
选择字号:
西北大学教授岳钰:为“丝路”交换文化火种

岳钰(中)

■本报记者 李晨阳

今年春节期间,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学院首席艺术家、画家岳钰背起行囊,奔赴古丝绸之路上的西亚地区,遍览巴林、卡塔尔、以色列、黎巴嫩、阿联酋等国家的风俗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

“所谓国际化,是首先让自己的心融入到世界之中,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这个国家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交通状况、社会现代化程度等等。”岳钰说。在阿曼苏丹国,他坐了一整夜长途客车。一辆大巴车上,坐满身穿白袍、头戴阿曼白花帽的阿拉伯人。“我一个中国人‘混’在其间,就像羊群中的一只鹿。”岳钰笑道。尽管有些胆怯,但他也由此开始真正了解和尊重阿拉伯文化。

岳钰坦言:“曾经,我也对阿拉伯文化存在偏见,但这次旅途让我认识到了阿拉伯文化的伟大。”阿拉伯人曾用100年时间,集中翻译、保护了欧洲早期的文史资料。中世纪的黑暗散尽后,欧洲人还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寻回了自己的文脉。“要不是阿拉伯人,今天的欧洲人可能连亚里士多德都不知道。”他说。

在耶路撒冷,岳钰前往拜访举世闻名的“哭墙”,在问路时偶然遇到了一位颇具绅士风范的犹太老人。这位老人热情地带他观览了好几处古代文化遗址。为了表示感谢,岳钰将自己绘制的佛教画册送给他。有趣的是,这位虔信犹太教的老人不仅非常喜欢这本佛教画册,还直言自己了解中国文化,喜爱甲骨文。岳钰决定再送他一幅书法,用甲骨文书写了犹太三经的经名并用中文楷书和希伯莱文做了注释。

多年来,岳钰一直致力于通过汉传佛教造型艺术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互动。在西北大学,专门设有“岳钰佛教美术馆”,多年来吸引了许多国内外领导人、自然和人文学科学者、艺术界同行、宗教人士的观赏研讨。

大家对这些艺术品的尊重和欣赏一再激励着岳钰。他说:“文化尊重是‘一带一路’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原则。新中国的历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先后获得了政治尊严和经济尊严。”

岳钰进一步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建设、能源开发等老方法上,而要继续发扬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精神,在我们的五千年文化中梳理出真正好的、能代表中国形象、能让别人佩服的“文化”,推动它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科学报》 (2017-05-15 第2版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