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之康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5/9 10:35:25
选择字号:
“创新”像紫荆花一样盛开
第八届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讲坛侧记

第八届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讲坛现场。王之康摄

■本报见习记者 王之康

每年四五月间,拥有校花之称的紫荆都会开满清华大学。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这种与清华校旗同色且有朋友之誉的紫色花朵。而每年此时又正是清华校庆之际,万千走出校门的学子纷纷相约而来,在花香四溢的校园里重聚。

乘着校庆之机,近日,以“未来十年的中国创新”为主题的第八届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讲坛又如约而至了。百余位清华大学在站博士后和出站博士后校友聚在一起,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展现风采。

谈成绩:硕果累累

说到博士后创新讲坛,还要从我国的博士后制度谈起。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两次致函邓小平,建议在中国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实行博士后制度。后经研究决定,1985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国家科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在中国试行博士后制度的报告,博士后制度正式在中国实施。而清华大学就是我国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

对于博士后制度,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博士后处处长、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刘连军如数家珍:“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博士后制度。全国共有3001个博士后流动站,完全覆盖了13大门类的111种学科,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我国博士后人数超过16万,有20%进入流动站,共培养了70多名院士。”

“清华大学是我国博士后制度的探索者,接下来也要继续做好博士后培养的探索者和践行者。”在发言中,刘连军说出了自己的期望。

对此,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希勤表示,三十多年来,清华大学坚持从国情、校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高校的有益经验,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推创新,使学校博士后事业得以蓬勃发展,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

据统计,清华大学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从最初的7个发展到了目前的48个;涉及的学科也从最初单一的工程学科发展到全部一级学科;截至2016年底,累计招收博士后9389人,在站博士后1763人,无论是出站博士后人数还是在站博士后人数,都居全国高校首位。

王希勤说,清华大学今后将在博士后培养上加强国际视野,提升博士后管理质量;加大海外招聘宣传力度,扩大博士后国际队伍来源;改善博士后居住条件,为博士后创造更好的环境。

“创办于2010年的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讲坛,正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充分展示清华博士后的培养成果、展现清华博士后群体的风采。”王希勤说。

谈发展:薪火相传

任何活动,只要设置颁奖环节,无疑都是最激动人心的。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讲坛也不例外。

2013年,清华大学开始设立“清华大学杰出博士后校友奖”,至今已有14位校友获得该奖项。今年,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长江特聘教授姜培学,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教授、南非科学院院士孙博华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苏竣荣获这一奖项。此外,还有10位在站博士后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

“‘清华大学杰出博士后校友奖’的设立,是为了表彰在各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和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他们是在站博士后和青年学子们学习的楷模。”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国际核能院院士、清华博士后校友会会长张勤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的获得者,则拥有优秀的个人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005年考入清华大学、如今在航天航空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张涛是今年的“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获奖者之一。

“在结束博士的科研工作后,大家都进入了一个重要的缓冲期,如何不虚度这一重要时期,并实现自身的完美转变,是每位博士后都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张涛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经历,他说自己主要从两个方面寻求解决办法,一是延续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在小方向上进一步总结、完善、提高;二是根据老师要求,与研究内容和任务相结合,寻找新的切入点,并与自己所擅长的工作相融合,进一步拓展研究方向。“最终确定了现在的研究工作,就是建筑热湿环境营造过程的热学分析方法”。

“我所在的课题组,包括指导教师在内共有三人四次获得过清华的特等奖,我自己也有幸能够进入这样优秀的研究团队。”张涛说,当然还要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研究工作的进行,实现研究团队的整体进步。

谈创新:抓住前沿

讲坛中,清华大学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优秀博士后校友还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他们结合各自研究领域,畅谈对“未来十年的中国创新”的见解。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在题为《中国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政策取向》的报告中表示,虽然我国去年12月颁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信息化能力跻身国际前列,具有国际竞争力、安全可控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但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如新概念多,交叉重叠,信息化散光;技术很丰满,问题很骨感,创新很缺乏;智慧城市、大数据理念超前,四化不同步等。

孙博华则以《未来创新引领中国梦》作主题演讲,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分享了他对中国创新的见解:教育、人才和科技要三位一体,人才战略非常重要,人才是基础,人才决定创新高度;中国的科技创新要抓住前沿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中国教育要继续“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并且要不断深化。

“清华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始终在引领中国创新。未来,清华要更加国际化。习总书记讲中国梦,其实中国梦是所有人的梦,也包括清华校友的梦,未来中国的梦可能变成世界的梦。”孙博华如是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5-09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