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从2017年开始,清华大学新入学的本科生必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因慢性病、皮肤病或心理疾病等特殊原因无法参加游泳课学习的,可在审核确认后选择其他体育课程代替。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认为,体育精神对大学文化、校园气氛而言至关重要,对人的成长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清华大学第一堂体育课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约翰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开设的,至今已成为清华大学的一种传统和荣誉,也是清华大学重视体育、崇尚体育的重要标志。清华大学的体育一直不“温柔”,甚至有点强制。例如,早在上个世纪,清华大学就规定,每天下午“四点半强制体育锻炼”,今年更是将时间提前半个小时;过去四点半以后“不排课或少排课”,今年则规定“不排课”,为的就是让学生们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名清华大学本科生另一项毕业前必经的历练就是参加阳光体育长跑活动。在当前许多高校取消长跑活动的背景下,清华大学却让男生跑3000米,女生跑1000米,每周需跑两次,刷卡计成绩。每当新生入学,清华大学的第一课是体育课而非其他课程。
清华大学如此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与其重视体育的传统和浓郁的体育文化息息相关。历经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清华大学师生对体育已由热爱发展为一种虔诚的精神追求。从推行“强迫体育运动”、制定“五项试验标准”,到“劳卫制”国防体育的开展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推行,再到贯穿大学全程的体育教学模式,清华大学始终把改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重要地位。可以说,体育在清华大学既是传统,也是一种精神和文化追求。
为什么这样一所名校如此重视体育呢?除了传统和文化外,清华大学似乎更看重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的重要性,更看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意义。因此,早在上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就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并成为清华人乃至全中国人的目标。而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智力的提升。因此,清华大学的“体育新政”看似野蛮,却折射出学校体育工作的无奈。一是连续30年学生体质下降,清华大学学生也不能幸免,因此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高校迫切希望通过各种措施来遏制学生体质连续下降的趋势。二是清华大学的“新政”看似突兀,实则是和其一贯的体育传统一脉相承,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应对体质下降的实招,是措施也是强调,同时更是决心扭转学生体质下降的体现。在当今高校普遍“放学生一马”的现状下,清华大学的做法尤其值得赞赏。
仔细研读清华大学“体育新政”,其实也透露出人性化的一面。譬如,并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上游泳课。新生入校后会开展游泳测试,初步计划军训期间测试。用蛙泳、蝶泳、自由泳、仰泳4种标准泳姿中的任意一种游完50米就算通过,未通过者必须选修游泳课。“不能过关的我们会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辅导,力争让学生通过并学会基本的泳姿,特殊情况如皮肤病、恐水症等不适合游泳的学生,可以不参加”。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的解读透着人文关怀,而非简单粗暴的强制。
俗话说,乱世用重典。改变大学生体质连续30年下降的现状,必须要用重典,才能“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但愿清华大学的“体育新政”能带动更多高校参与到“野蛮学生体魄”的运动中来,用实际行动改变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进而推动他们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养成文明的生活行为,“为祖国健康的工作50年”。
(作者李小伟,系本报记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