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建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3/27 9:40:42
选择字号:
“决心”号上的科普:给孩子们打开地球科学之窗

 

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不仅是我国科学家主导的一次科学前沿探索活动,也是加强科普宣传的好时机。利用“决心”号上的视频连线设备,船上的中国科学家们已自发组织了几十场科普连线活动。连线互动的不仅有科研院所、高校学生,还有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们。

“决心”号上的科普热

“决心”号上的“船对岸”视频连线设备操作简单,通过船上互联网和ZOOM视频会议软件,用手拿着一个IPAD,就可以在船上进行“直播讲课”。为了保证线路畅通,每次讲课的时候,其他计算机的互联网都暂时断开。大家互为摄像、轮流主持,积极在镜头前介绍自己的科学研究项目。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刘志飞介绍说:“6月份,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结束之际,‘决心’号将首次停靠上海,开展一系列海洋科普活动。”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黄宝琦,将船上的科普连线消息发到朋友圈后,非常受欢迎,连线预约不断。“我曾经有机会接触美国的小学教育,他们不仅设有固定的科学课,有条件的小学,科学课里一些章节,还会由大学老师来授课,这给我很深的触动。”黄宝琦说,“我想利用这次机会,给孩子们打开观察和感受地球科学的一扇窗户。”

科普是大型科学项目必备内容

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IODP367航次中方首席科学家孙珍教授也是一位热心的“科普老师”。前不久,她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实验班连线做的科普互动非常成功。

“生动有趣的科普活动,会让学生们更加热爱科学研究,觉得科学研究是件很酷的事。”孙珍说,“国际上海洋科普做得非常多,基本是大型科学项目必备内容。像‘决心’号‘现场讲课’这样的科普互动,花钱少、成效显著,能极大提升孩子们素质教育水平。”

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孙珍也带过很多学生。她深有感触:有科学目标、热爱科学的学生,动力十足,做起研究潜力无限;而没有科学理想的学生,做事总是犹豫,不舍得花力气,付出之前先问回报,做起科研也是劲头不足、创新不够。

“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之路十分漫长,需要有才有识的年轻人不断加入。如果能让孩子们尽早接触科学、接触海洋,可以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喜欢什么、想要追求什么,从而能尽早为之努力。”孙珍说。

打造我国地球科学科普平台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中学教育阶段都设有地球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相当专业,紧跟地球科学发展最前沿。

与之相比,我国现行中学地理课程的课时数较少、知识点偏多、教学内容简化、科学深度不够。地球科学内容和选材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探究与实验要求较少,内容设计与趣味性不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段玉山带领课题组,专门就我国“地球科学基础教育”纳入中学地理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全国调研。结论认为: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下,“地球科学基础”单独设科存在困难。但“地球科学基础”相关内容可纳入中学地理课程;改进教材内容设计,开发数字化的课程资源;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大力推广田野调查法、增加探究与实验等,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决心”号上的科学家们建议:我国可借鉴“决心”号上的“船对岸”视频讲课模式,打造几个相对固定的地球科学科普平台,面向全国“直播”讲课,作为我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基础教育的一项有益补充。

(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中国科学报》 (2017-03-27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热带森林“赢家”更小更快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