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思洁
3月9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周卫健向总理建议,集中多学科科学家攻克“我国北方雾霾的成因、发展趋势、环境影响与应对”研究项目,得到了领导人的肯定和批示。
此举一出,引发良好的社会反响,总理高举批示过的信件照片,也红遍了整个互联网。
我们由衷钦佩周卫健毛遂自荐的勇气,为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用科技力量造福社会的努力感到骄傲。同时,我们也为国家领导人时刻关心民生疾苦,全力以赴为人民谋福利的决心感到欣慰。
然而,能直接面见国家领导人并作主题发言的科研人员毕竟少之又少,与“毛遂自荐”相比,建立高效的项目遴选机制更显重要。
每年全国两会,都有不少科学家为科研立项奔走呼吁。2011年叶培建委员曾呼吁国家立项开展火星探测,去年张新民委员呼吁国家抓紧开展引力波探测。此类事例还有很多,其中一些项目如果能被国家领导人注意到,便能很快立项,而有些仍在等待之中。
所幸的是,经过3年的改革过渡期,我国已经形成了新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项目数不胜数的今天,我们期待着科研项目遴选机制能够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让宝贵的科研资源用在“刀刃”上,让科学家们少费口舌,让真正有利于国家发展、民生福利的好项目能够“脱颖而出”。
《中国科学报》 (2017-03-12 第4版 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