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楠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列入2017年的教育工作要点。
“如何理解、把握‘双一流’建设,将是我们高校当前和今后的重要命题和使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感到肩上的担子更沉了些。
面对“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部署,建世界一流大学涉及方方面面,核心就是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关键就是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谢和平表示:“办一流的本科教育,应是我们建设‘双一流’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
“要在短期内实现办学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完全可以首先把川大办成一个最好的本科教育大学。”谢和平的目标相当明确,“也就是办成一所提供精英教育、提供个性化教育的学校,办成一所能培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潜质和能力的学校。”
但大学有很多不同类型,进而应该有不同的教育。
“我们要办的最好的本科教育,应是具有川大特色、打上川大烙印的本科教育。”谢和平说。
“就是要让每个学子不论出身、贫富,都能在川大校园里公平地接受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都能具有独立人格、宽广视野、开阔心智和理想气质,都能具备国际竞争力。”谢和平说。
他心目中川大要培养的人才,应是高素养、强创新、宽视野、多学科知识面的“帅才”,在谈吐和气质上与众不同,多一份人文气质、多一些人文素养、多一份人文情怀,真正打上川大的烙印;同时,应具备“三种能力”,也就是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
不缺理念,不缺口号,那么,如何将“办出最好的本科教育”落到实处?
川大首先从紧抓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核心就是要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要从45分钟的课堂教学抓起。”谢和平介绍,川大已经全面实施了“小班化、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让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常态化。
同时,通过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取消60分及格”的课堂教学评价,川大已经开了930门非标准答案考试的课程,出版了非标准答案考试试题系列丛书。只要学生有好想法、好创意,就鼓励、就给高分,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真学、真想、真领会。
一流专业建设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的基础。目前,川大正在全面梳理、完善现有的本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真正使本科专业的设置和培养目标、方式、内容,更适应未来学科发展前沿,更适应“双创”教育的目标、内涵和要求。
在谢和平的理解中,“双创”教育的实质应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智慧和本领,“读大学不是混文凭,而是要奋斗,去成就自己的‘双创人生’”。因而,川大率先制定实施了双创教育改革行动计划18条和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22条,以系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特别是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川大重点推进了“双创”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打破原有实验教学只注重简单技能训练的局限。在新校区打造的“i创街”,给学生实现创新创意提供了优质实践平台。
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能力以外,一流人才的培养更应是自内而外的,川大重在于人文素养和个性化培育上着力。
“一流的人才不只是要有知识、能力,核心是要有品行和修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既要有智慧更要有责任和胸怀。”谢和平说。
一直以来,川大十分注重把民族精神、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流人才理应具备国际竞争力,为此川大致力于打造多学科培养环境,提供更多国际交流机会。
从今年开始,川大全面实施了多学科交叉培养计划,正在构建多学科交叉专业和课程体系,鼓励和支持跨学院、跨学科设立交叉研究课题、组建交叉学科团队,并从学籍管理制度上支持并要求学生都有跨学院学习半年的经历。
同时,川大正在与牛津筹建“牛津—川大创新联合中心”,与剑桥筹建“喜马拉雅国际研究院”,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筹建“中以创新创业园区”,打造面向全球优秀青年的“创新创业国际板”。
《中国科学报》 (2017-03-08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