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然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对我国生物质能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可事实上,初兴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却在发展过程中陷入僵局。
近日,环保部针对《高污染燃料目录(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正式截止。本轮征求意见稿将此前明确不属于高污染燃料的“加工成型的农林固体生物质燃料”也列入管控燃料范围。
这似乎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当中提出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建设重点相悖:积极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商业设施与居民采暖中的应用。
政策的出入,原因在于目前还没有一项政策明确指出生物质成型燃料是清洁能源。国家能源局和环保部2014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也只是承认,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是绿色低碳环保经济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是替代煤炭重油等化石能源供热,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另外,生物质成型燃料工业化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其燃料、燃烧设备、工业技术和专用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设备缺乏完整的相关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周凤起就曾提出,生物质成型燃料产品和质量缺乏监督,整个行业亟待规范。
《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指出,从资源和发展潜力来看,生物质能总体仍处于发展初期,目前社会各界对生物质能认识不够充分,一些地方甚至限制成型燃料等生物质能应用,导致生物质能发展受到制约;缺乏设备、产品、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缺乏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终端补贴政策支持。
所以,目前整个行业正面临一个迫切难题:全国缺乏一个明确界定其清洁属性的政策,这一状况也成了当前生物质成型燃料推广利用的最大瓶颈。
其实,包括两院院士石元春在内的众多专家多次呼吁,生物质成型燃料属于清洁、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其在专用锅炉中燃烧,仅需要适当除尘,就可达到与天然气相同的烟尘、氮氧化物排放水平,二氧化硫排放远低于天然气。在经济性方面,获得相同热量,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成本仅有天然气的60%,甚至更低。
新生事物的发展道路难免迂回。笔者认为,即使身份不明,也不应该就此将生物质成型燃料扣上高污染燃料的帽子,既然有清洁能源的基因,政策就该助推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一切政策的立足点,都应该是体现生物质成型燃料绿色低碳清洁环保的本质特性,促进生物质成型燃料发展。
笔者近日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今年北京市将以超常规措施治理燃煤污染。燃煤锅炉清洁能源将改造4000蒸吨左右。要实现目标,必须打好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攻坚战,确保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小型燃煤锅炉的清洁改造,用天然气确实比较方便。但考虑资源和价格,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可以负担,别的地方就有难度,生物质能可以填补这些空白。生物质锅炉要根据生物质燃料专门设计,也要把研发体系建立起来,从燃料质量到设备能耗到污染排放,都有相应的标准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