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2/28 14:20:02
选择字号:
15位华人学者获2017年斯隆研究奖

 

2月22日,美国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17年获得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的学者名单,15位华人学者获此殊荣。

化学

1.Ming Lee Tang,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

2.余燕,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0级本科生,2009年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了三年的博士后工作。2012年加入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现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的细胞显像以及生物材料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计算与进化分子生物学奖

3.亓磊,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就读数理基础科学班,2005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07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在基因编辑领域作出重要贡献。2014年加入斯坦福大学,现为生物工程系和化学与系统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计算机科学

4.周霞,达特茅斯学院

数学

5.Wei Ho,密歇根大学

6.李驰,2000年至200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学士及硕士学位。此后赴美学习,于201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普渡大学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复微分几何、复代数几何、几何分析。2014年至2017年曾获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7.刘钢,2005年至200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硕士学位。2013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现为美国西北大学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微分几何、复几何。曾获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8.Han Liu,普林斯顿大学

9.刘一峰,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12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现为美国西北大学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数论、自守形式与代数几何。2013年至2016年曾获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神经科学

10.Yiyang Gong,杜克大学

11.洪暐哲,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6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后于加州理工从事神经学博士后研究。在嗅觉系统方面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现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化学系和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12.Nuo Li,贝勒医学院

物理学

13.陈谐,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后转物理系,2006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博士学位。2012至2014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理论物理博士后研究。现为加州理工学院物理、数学和天文系助理教授。博士期间先师从Isaac Chuang从事量子信息研究,解决了量子信息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后兴趣转向凝聚态,在文小刚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拓扑物态方面的研究,尤其在对称性保护拓扑序(SPT)方面的分类与刻画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三位在拓扑物态作出了开创性工作的科学家;而今年凝聚态最高奖巴克利奖授予了拓扑物态的另两位杰出科学家:麻省理工的文小刚教授与加州理工的Kitaev教授。值得一提的是陈谐教授和KItaev教授都任职加州理工的量子信息和物质研究所(IQIM)。

14.杨琼,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论物理专业,2009年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进行科学研究,目前在密西根大学任生物物理学助理教授。获得的荣誉有:HHMI Fellow of the Damon Runyon Cancer Research Foundation (2011-2013), The Helena Anna Henzl-Gabor Young Women in Science (2012, 2013),Burroughs Wellcome Fu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Travel Grant(2013-2014),NSF CAREER Award(2015-2020)。

15.朱照寰,200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2011年博士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天文系。博士毕业后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进行科学研究,现为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助理教授。2006年-2013年间曾获得包括Hubble Fellowship在内的多项天文和天体物理学领域学术奖金项目。

斯隆研究奖于1955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该奖项旨在支持和奖励处于职业早期阶段的杰出科学家和学者。迄今为止,已有42位该奖项获奖人获得了诺贝尔奖、16位获奖人获得了数学菲尔兹奖。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