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英国记者 黄培昭《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16日 22 版)
现代工业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种污染的范围和危害半径,却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已经到达地球海洋的最深处。
据英国《每日邮报》等媒体报道,近日,来自阿伯丁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和詹姆斯赫顿研究所的英国科研小组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和克马德克海沟采集的甲壳类动物脂肪组织内,取样检测出了很高浓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PCB)和多溴联苯醚(PBDE)等,其中一些早已被许多国家禁用。
这份发表在英国《自然·生态学与进化论》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远离工业区、彼此间隔近7000千米、深度超过10千米的海沟中发现如此高浓度的污染物,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已能到达地球的‘最偏远角落’”。该报告撰稿人之一、纽卡斯尔大学学者贾米森说:“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以为深海是一片远离人类影响和污染的原始净土,但新研究显示事实并非如此,目前仍不清楚这种污染水平对更大范围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未来还须对此作进一步研究。”
研究发现,生活在海平面以下10千米的端足目甲壳动物,所含的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浓度非常高,是栖息在污染最严重普通河流的螃蟹体内同类污染物的50倍,与西北太平洋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之一——日本东部静冈县骏河湾海域的水平十分接近。据悉,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被广泛用于电器零件的绝缘油以及阻燃剂等,极不易分解,容易积累在生物体内。英国媒体报道说,从上世纪30年代多氯联苯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到70年代被禁用,这类化合物的全球总产量约为130万吨,其中一部分通过工业事故、排污、垃圾填埋后污染物渗漏等方式释放到环境中。由于难以实现自然降解,这类有害的化合物长期存在于环境中。
城市地区的污染随着大气与洋流扩散,研究小组认为有可能出现了“生物浓缩现象”,即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不断积聚增高。论文推测,这些污染物可能通过沉入海底的受污染塑料碎片和动物尸体进入海沟,然后被端足目动物所食,最终污染物在深海生物的食物链中不断传递和累积。
“可以认为,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已影响到全球的海洋。”这一研究报告警告说。在报告所随附的新闻与评论文章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达夫隆教授指出:“该团队用明确的证据证明,深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偏远,而是与地表水有高度联系的,现在已经暴露在了大量人类产生的污染物中。”
(本报伦敦2月15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