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玉光 郭为禄 袁本涛 金保昇 陈洪捷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2/4 11:00:50
选择字号:
专家解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研究生教育要做好提高质量这篇大文章

华东师范大学 唐玉光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发展主线,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与举措。笔者从影响质量的发展途径和关键要素出发,阐述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理解。

提高质量要把服务需求作为发展的前提。由此规划全面分析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在考虑研究生教育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稳步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设定了合理的发展规模与速度。

提高质量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重要路径。规划突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切实将学位授予单位的发展重点引导到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上”,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依赖规模扩张转向提高质量效益。

提高质量要树立以研究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由此规划特别突出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提出“把促进研究生成才成长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规划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研究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激发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高质量要把导师队伍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因此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提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

提高质量要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规划把完善以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质量监控为引导,社会第三方积极参与监督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保障体系作为“十三五”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任务。

全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郭为禄

贯彻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一市两校”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结合上海实际,凸显“一条主线、两个重心、三大战略”,即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为重心、以推进行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为战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一、坚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作为发展主线

贯彻实施《规划》,必须坚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发展主线,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发挥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满足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动上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

二、坚持以提升实践能力和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为重心

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和专业发展竞争力的关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重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培养质量、提升实践能力的保障,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是释放教师活力的关键。

三、推进“行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三大战略

首先是人才培养要对接行业标准,推进行业化战略。2010年上海开展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改革试验(简称“5+3”项目)。2014年开始探索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改革试点工作(简称“5+3+X”项目),并将其纳入上海市政府重点工作和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试验的深化,为专业学位教育推进行业化战略做了有益的探索。

其次是要推进标准化战略,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研究生培养体系。近年来,上海市根据国家各专业学位类别特点,探索研制了法律硕士等36种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最后是要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推动高校开展专业学位中外合作办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开展国际认证,上海高校积极参加AACSB(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认证)和EQUIS(欧洲质量改进体系认证),工程硕士中的物流工程和项目管理资质认证也走在前列。

“双一流”建设与“十三五”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袁本涛

本文尝试就“双一流”建设和“十三五”规划的关系谈谈个人理解。

一、高度契合的目标和追求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没有一流的人才,就谈不上一流大学。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地指出了“双一流”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一流人才”。培养一流人才,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追求。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研究生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笔者以为这一定位对研究生教育的性质做出了非常恰当的描述,研究生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是生产高深知识和推动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由此可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生产“一流”的人才,是由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定位决定的,由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决定的。

二、相互呼应的任务和举措

“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五大建设任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产学合作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十三五”规划则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这条主线,提出了六项任务和五项保障措施。两者相互呼应。以“双一流”中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为例,“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首先要确定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各类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和应达到的标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体体现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实践技能、创新创造能力、可迁移能力、团队合作与有效沟通等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将创新创业能力融入课程体系”。

三、博士生培养——共同的关注和着力点

博士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当然也是“一流人才”的集中体现,是“双一流”建设和“十三五”规划共同关注的焦点和着力点之一。

一流学科建设任务中提出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促进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这就启示我们,博士生的培养模式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实际上,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下,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参与主体、评价标准等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博士生的就业也越来越具有社会弥散性。因此,促进产学合作,加大业界参与博士生培养的力度,使博士生尽早了解产业界前沿,参与业界提出的前沿课题成为扩展博士生项目参与的数量、提高参与质量的新路径。

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

东南大学 金保昇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研究生教育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把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统筹考虑,按照“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发展主线,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的引领支撑作用。

一、以学科为基础,构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学科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只有获得学位授权的学科才能开展相关研究生教育。因此,高校要坚持以学科为基础,统筹各类优质资源,加强本校优势特色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内涵建设,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形成一流的学术声誉和品牌,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和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形成一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东南大学以传统优势学科土建交通类、电子信息类等为基础,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学校在资金投入、平台建设、研究生招生指标、课程建设等方面重点投入,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围绕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建设一支高端导师队伍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研究有着极强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导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高校需要围绕凝练的学科方向组建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以这些高端导师为依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三、充分发挥研究生的重要作用,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研究生是高校科研队伍的一支生力军。当然,不同培养类型的研究生在科研中的作用也不相同。东南大学根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不同培养目标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管理体制、评价体系等,形成体现各自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学位主要是以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高层次的教学及科研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强调学术研究,要求学位获得者在科学知识、学科领域研究方面有原创性;专业学位是以为企事业等职业团体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要求学位获得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等职业发展能力。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着重开展创业教育,和获取职业资格对接,面向职业需求加强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努力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研究。

增强高校自主性 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陈洪捷

如何根据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及时调整其结构、形成服务需求的自主调节机制,是“十三五”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回应的重要问题。根据传统的思维,研究生教育的结构主要由政府来调控,培养单位缺乏自我调控的空间和能力。但随着《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的实施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重心在逐步下移。这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又特别提出要“更加突出调动各方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而在参与各方和各项改革任务中,又进一步突出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主体地位。

根据这一思路,“十三五规划”多次强调要增强培养单位的积极性,使之能够“主动适应需求,动态调整优化结构”。具体说来,高校将在以下诸方面进一步发挥自主性或获得更多的自主权。首先在学科设置方面,高校应当发挥好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以前沿问题或重大科学、重大工程问题为导向自主设置新兴、交叉学科的自主权,主动调整优化本单位学科结构;其次,教育部将探索开展由少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依据国家核定的中长期办学规模、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自主确定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最后,在学位授权审核方面,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并授权部分高水平大学自主审核增列学位授权点。这些改革的推进和落实,将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研究生培养学科的状态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但随着市场经济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后,研究生教育的外在环境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由政府主导的结构调整机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这就需要高校具有主动调节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意识、意愿和能力。也就是说,高校可以根据外界的需求和自身的条件以及本身的定位,来建构自己的学科版图,打造自己的学科优势,调配既有的研究生教育资源,在培养层次和类型方面确定自己的重点,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

另一方面,学位点的撤销涉及相关教师、学生、校友的利益,学科点的增列则势必要求增加公共资源的投入,因此两者的处理都需要谨慎而行。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学科点的撤销与增列都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申请、论证和审核程序,学科点的撤销需要在法律上有公开听证的程序,提供申诉的渠道。相较之下,我国目前的学科点撤销程序相对简单,在此过程中高校行政管理者往往拥有过大的权力。

“十三五”期间,在扩大学位授予单位自主权、培育其自主能力的同时,如何监管和规范各培养单位的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等工作,保证研究生教育整体发展的合理性,是政府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所以,高校自主权的扩大,并不意味着政府的退出,宏观的调控和长期的战略仍然是必要的,政府在这方面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