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惠锋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2/22 16:27:17
选择字号: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薛惠锋:用钱学森智慧点亮“创新中国”
融汇东西 贯通古今 连接天地

 

用钱学森智慧点亮“创新中国”

——在钱学森论坛第十二期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薛惠锋

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们:

这次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适得其所,做到了“顺天时、得地利、聚人和”。

“顺天时”,就是紧扣党的十九大精神、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于实现强国梦想,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报告集中提出的7个国家战略,而排在前3位的,就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这次论坛的举办,就是要能“顶天”,紧密围绕中央精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得地利”,是指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创新发展的特区,拥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灵魂,在推动创新发展上,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强大的实践优势。30多年前,小平同志在“中国的南海”画了一个圈,圈出了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开启了前无古人的伟大探索。2012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总书记后,第一次离京到地方调研,首站就来到深圳特区。在考察广东、深圳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不得不说,曾经的一座仅有3万多人口的海边小镇,能够用不到40年,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上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可以说,创新是是深圳崛起的“灵魂”,是深圳强大的“基因”。深圳市3万多家科技型企业、1600多家创新载体、数以万计的创新成果,迸发出自主创新的强大力量,为打造“全球创新之都、创客之城”积蓄了千钧之势、磅礴之力。这次论坛回到改革开放的起点举办,正是要把“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传承下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聚人和”,是指钱学森智库数十年来的一系列独有的撒手锏,参与论坛的数十位院士、上千名专家,能为深圳特区继续领跑中国、领先世界,提供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重要支撑。大家都知道,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技大师、思想大家,为祖国强大、民族进步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已举办了11期的“钱学森论坛”,缘起于钱学森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航天第十二研究院的前身,开创并主持的“系统学讨论班”。在主持这个讨论班期间,钱学森说过:“‘两弹一星’工程所依据的都是成熟的理论,我只是把别人和我经过实践证明可行的成熟技术拿过来用,这个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应该这样做,系统工程与总体设计部思想才是我一生追求的。它的意义可能要远远超出我对中国航天的贡献。”钱学森一生最为珍视的,就是系统工程和总体设计部思想,他称之为“中国人的发明”、“前无古人的方法”、“是我们的命根子”。钱学森20年留美、28年航天实践、晚年30年学术研究,开创了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遍科学意义的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技术。特别是他的晚年,建立了系统科学的完备体系,以社会系统为应用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多次建议中央,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部”。他自己也说过,“二十一世纪的钱学森会更伟大”,可见二十世纪的人对他的思想还没有深入认识和接受,他对这一点感到很遗憾,直到他去世前,都耿耿于怀,不断发问“总体设计部为什么在中国搞起来这么难”。钱学森晚年在十二院创办系统学讨论班,留给我们的恰恰是他以系统工程为核心的理论、方法、工具的精髓。当前,我国智库各有各的优势,但普遍最为缺少的,就是科学管用的方法工具,这是产生真正管用的“战略思想”的关键。2016年,经中央批准,中国航天第十二研究院正式重组成立,中编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赋予了十二院“建设钱学森智库;支撑航天、服务国家;成为军民融合产业平台建设抓总单位”三大使命,首要的一条,就是建设钱学森智库,成为党、政、军、企智库总体、“智库的智库”,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过去,钱学森为十二院打造了一整套智库方法工具体系。十二院在此基础上,完善形成了“六大体系、两个平台”,即“思想库体系、数据情报体系、网络和信息化体系、模型体系、专家体系、决策支持体系,以及机器平台、指挥控制平台”。这套体系在服务航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载人航天飞船方案”的提出,还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研究论证,这套体系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钱学森开创、十二院形成的钱学森智库基础设施,是十二院建设“智库的智库”的根本所在,是十二院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底气所在。

钱学森论坛,是钱学森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库向全社会发声的“扬声器”。十二院已举办11期的“钱学森论坛”,先后以网控南海、商业航天、一带一路、雄安建设、军民融合、网信产业、民族问题、生态环境、数字强国等为主题,先后汇聚了数百位院士、数千名专家参与。本月11号,刚刚在福州成功举办的第十一期论坛,以“数字强国”为主题,取得了轰动性的影响,CCTV一套给予了专门新闻报道,这是中央对钱学森论坛、对十二院智库总体地位的充分认可。论坛影响的不断扩大,日益成为战略思想的源泉、科学理论的前沿、技术革新的先导、产业变革的引擎、商业模式重构的策源地。

对于本期论坛选择“创新中国”为主题,钱学森智库主要是基于以下一些特别的考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些科技领域,我国正在由“跟跑着”变为“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也一阵见血地指出,“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还不牢固,创新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在一些领域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趋势。国际科技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忧思,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二战之后到现在,为何全球仅剩美国一个超级大国,并在各领域全面引领世界发展。有人说:“当中国在为需求生产产品的时候,美国永远在设计需求。”这是美国保持绝对领先的根本原因。美国在政治上操纵“联合国”,在经济上维护美元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在经贸上控制以WTO为代表的世界贸易体系,这些都是以美国为主导,制定世界规则、引领世界发展的典型。但是今天,美国也在反思自身的发展道路。有人认为,二战后70多年来,美国尽管保持了世界领先,但国家的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已经不如当初;美国真正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是二战后的40年代到50年代中期。20世纪40年代,二战胜利前夕,美军组成了34人的“科学咨询团”,对冯·布劳恩等126名德国导弹专家开展了技术情报审讯。钱学森正式这个咨询团中唯一一位非美国籍成员。这34人返美后,撰写了《迈向新高度》报告。这个报告勾画了战后50年美国航空航天发展蓝图,被誉为奠定美国军事科技领域绝对领先地位的基础理论之作。钱学森作为主要执笔人,撰写了《迈向新高度》报告13卷中的7卷。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亨利·阿诺德为此致信钱学森,对他的杰出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与赞扬。后来,准确预测抗美援朝、苏联解体的世界顶级智库“兰德公司(RAND)”,就起源于钱学森所在的这个科学考察团,可以说,钱学森是现代智库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如果我们没有钱学森这样的战略科学家的远见,没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没有一种“会当凌绝顶”的战略视野, 中国的创新就永远无法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就总结他在美国20年奠基、在中国航天近28年实践、晚年近30年学术研究所形成的智库思想,站在历史的巅峰之上,推演文明变革的图景,洞察人类命运的走向,为中国的创新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提出了一系列超越时空、跨越时代的观点。我们不断总结、提炼钱学森的科技创新思想,概括为“12个字”,就是“融汇东西、贯通古今、连接天地”。

“融汇东西”,就是超越西方的“还原论”和东方的“整体论”,以“系统论”的颠覆性思想,实现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现代科学家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以“还原论”为思想为基础,这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就是把复杂对象不断分解为简单对象,将全局问题不断分解为局部问题来解决。“还原论”是现代自然科学取得成功的方法论基础。但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原论”日益暴露出无法突破的瓶颈。例如,认识了基本粒子还不能解释大物质构造,知道了基因也回答不了生命是什么。爱因斯坦晚年执着于研究“统一场”理论,想把物理学中的强力,弱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四力统一起来,把时空、质量、能量、温度、电磁场等所有物理学概念和研究对象通过严格的数学理论全部统一到一个大体系中来。这就需要解决由下往上的问题,也就是复杂性研究中的所谓涌现问题,这是还原论方法解决不了的。3000多年前,诞生在中国的整体论思想,尽管已被全盘西化者批判和丢弃,但其把万事、万物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上考虑最优效果的思想,对于破解“还原论”的弊端,具有哲学上的指导意义。钱学森的贡献在于,在哲学层面,将还原论方法与整体论方法辩证统一起来,形成系统论方法。就是从系统整体出发将系统进行分解,在分解后研究的基础上,再综合集成到系统整体,实现系统的整体涌现,最终是从整体上研究和解决问题。系统论方法吸收了还原论方法和整体论方法各自的长处,也弥补了各自的局限性,既超越了还原论方法,又发展了整体论方法。在方法技术层面,钱学森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为获取“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最高层次的智慧指明了方向。其实质是把机器的逻辑思维优势、人类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思维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把数据、信息、知识、计算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新人类”,它的智慧处在有史以来的最高端。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系统论的方法不仅,将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其它科学技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正如钱学森指出的,系统科学的出现,是一场诞生在中国的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大飞跃。

“贯通古今”,就是超越500年前文艺复兴引发的科学、技术、产业革命,开创“第二次文艺复兴”,实现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欧洲文艺复兴到现在的500年,启蒙运动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文艺复兴所引发的思想的解放,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社会变革。特别是20世纪的100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以往数千年人类历史发展的总和,世界经济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也不断向纵深推进。然而,进入21世纪,西方文明开始备受挑战,不平等、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演越烈,其“根子”仍然处在“还原论”这一逻辑本源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自由市场与劳动分工的思想,带来了结构化、非人格化的组织形式,把个人变成了一种工具、变成了庞大生产机器的一个零部件。在国家和世界治理体系上,突出表现为利己主义、以邻为壑、零和博弈。在一个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虽然难以根除,但可以通过国家调节在一定程度得到缓解。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于不存在类似主权国家的权威机构,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解决全球性危机更加困难。如何克服文艺复兴以来,“还原论”思想所导致的矛盾和弊端,找到治理世界、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新方法,实现人类文明的转型,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钱学森认为:人类文明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迫切需要一次新的文明转型,就是以系统论的思想,以“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为方法,开创“第二次文艺复兴”。基本过程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瓶颈,迫使人类产生新的思想文化革命,进而引发新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直到再一次遇到瓶颈,催生新的文艺复兴。钱学森认为,中国将发挥“第二次文艺复兴”的主战场作用,通过“系统论”的发展应用,使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实现跨越式的提升,把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产业革命不断向纵深推进,进而消灭“三大差别”,达到“整个社会形态的飞跃”。到那个时候,体力劳动将大大减轻,人民将基本上转入脑力劳动、创造性劳动,人类文化发展将空前加速,实现恩格斯在100多年前所说的,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实现“第二次文艺复兴”的起点,让世界文明的“中心”从西方重回东方。

“连接天地”,就是超越地球束缚、开创星际文明,实现人类拓展客观世界的飞跃。钱学森说过:“实现宇宙航行,是科学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在此以前,人类都是在地球上观察和研究自然。今后就可以在一个新的立足点上来研究自然和宇宙,这样必然会出现一个科学上大发展、大创造的时期”。站在太空的高度思考人类的发展,许多原有的模式都将被颠覆。正所谓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在更高更远的深空占据一席之地,是实现强国梦想的必然要求。纵观国际大势,全球共有12个国家具备航天发射能力,目前共有1400多颗卫星在轨道上正常运行,250多名宇航员曾在太空生活工作,人类已经把探索的触角已延伸到了太阳系8大行星。一方面,开发更高更远的深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美国已把月球作为火星及其以远载人深空探索的基地和跳板。500年前,我们错失了大航海时代。如果我们再次错失“大航天时代”,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苦难,就会再次重演。另一方面,军事领域也不可逆转向前延伸,由陆地、海洋、空中扩展到太空。美国国家空间委员会提出:必须像在地球上一样占据统治地位,必须发展和彰显太空实力。美国智库太空慑战理论不断创新,太空军民融合不断加强。面向未来,开发航天技术、增强太空力量,不仅能够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发展,而且能够对陆地、海洋、空中、网络进行全方位威慑。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钱学森的这一系列智库思想,可以说,“集东西之大成、通古今之变化、汇天地之至美”,需要我们不断运用、不断发展,从而走好我们新时代的创新道路。正所谓“变能启盛,唯变不破”,创新不是空洞口号、不是人云亦云,就是以“深、广、久、独”为特点,创造出别人没有的东西,创造出习近平所说的“非对称性”的撒手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