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在上升,但发展依然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这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就科学普及提出要求。此前在2016年5月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科学素质决定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持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必要条件。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近年来虽然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总体水平略有上升,但发展依然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这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0%。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方面,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科学普及是建造创新“通天塔”的塔基,塔基越宽广越牢固,创新的“通天塔”才能更高更壮美。祖国的明天寄托在青少年身上,其科学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中大力加强科学教育,让孩子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长大后投身科学,实现科技创新的接力和传承,是科学普及的重中之重。这既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耕耘,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类媒体的共同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尊重科学的社会风尚。
一个国家可以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但高素质的劳动力必须以本国为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提升广大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创新本领尤为重要,需要相关部门和学校、企业齐抓共管、各尽其责。
需要看到的是,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不仅仅关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更是涉及公民精神文化追求的大问题。促进亿万人民群众对科学的热爱喜欢,将校正目前文化生活领域的一些偏颇。中国梦由每一位同胞的美好梦想组成,如果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能成为中国梦的底色之一,那么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就能成为中国梦的亮色之一。
我们已经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科学普及任重道远。近年来专业的科普队伍日益壮大,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期盼更多的科学家在从事创新的同时,拿出一些时间,承担起传播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方法和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学文化的重任,让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比翼齐飞。
(作者为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纪委书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