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可以被治理吗?”全球互联网普及早期,这个问题颇具前瞻性。20多年过去,问题已从“能否治理”变成“如何治理”。网络暴力、儿童色情、恐怖组织利用……网络空间不断发生的恶性事件逐渐让世界各国认识到,全球携手治理不可缺位。
虚拟空间 现实责任
“网络空间虽具有虚拟性,但不是独立于现实的存在。”国际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美国网络技术先驱保罗·威克西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全球网络技术大会”上对新华社记者说,“互联网连接每个人,却不受任何监管,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
2013年,英国接连发生数起由网络儿童色情和网络暴力引发的悲剧,包括针对儿童的性虐谋杀、网络暴力导致未成年人自杀等。英国社会对此进行了集体反思。英国媒体同声呼吁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本身有虚拟性,但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活动的人、对人们造成的伤害,是现实存在的。这也意味着,从政府、企业到个人,整个社会都应承担起妥善利用互联网、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现实责任。
经历多次网络悲剧之后,英国社会全方位行动起来。在政府倡导下,家中有5至15岁少年儿童的英国家庭中,近半数主动安装了过滤软件以保护孩子免受不良信息影响;英国电信、维珍网络等主流网络服务提供商把自动屏蔽色情网页作为所有新用户的默认设置。
不只是英国,挪威、丹麦、瑞典、德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都通过自上而下、国家主导的内容管制办法,过滤儿童色情内容,产生良好效果。
美国学者米尔顿·米勒在论著《网络与国家》中写道,如果国家不参与互联网治理,那么问责制度将不复存在,私人权利也难以得到保障。
“政府进行网络治理,应该被视为一项公共服务。”威克西对记者说,在网络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公民权利不受侵害,是政府应有的责任,过滤、屏蔽等都是必要的技术手段,问题只在于如何提高效率和准确度,减少“副作用”。
全球参与 共享共治
时至今日,互联网早已由一项前沿技术,转变为全球共享的重要资源和关键基础设施。也正因如此,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治理体系。
“互联网让各国共享一条大船,各国应当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方滨兴认为,一点接入、全球共享的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若任由网络病毒泛滥,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而网络攻击会波及到大量受害者。
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表示:“我们需要构建网络社区的全球治理,要用互联网的全球愿景来实现网络世界的和平,还需要网络空间治理的多边框架,事实上,就像巴黎气候大会达成了相关协议一样,互联网领域的多边框架也是可以实现的。”
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进程正稳步推进。在治理机构改革、技术创新等方面,都迎来重要机遇。
去年10月,美国政府将互联网域名管理权移交“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结束对这一互联网核心资源近20年的单边垄断。同时,ICANN的国际化改革,正朝着更加开放、多边参与的方向迈进。
技术层面,全球正迎来基于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的下一代互联网。而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型地址结构为新增根服务器提供了契机,有助于打破这种互联网重要基础设施资源的垄断现状。
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前瞻实验室主任宋林健11月28日在“全球网络技术大会”上介绍说,该中心牵头发起的“雪人计划”已在全球完成25台IPv6根服务器架设,中国部署了其中4台。这一计划的实施,从根服务器数量和分布方面为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新华社记者刘石磊)
《中国科学报》 (2017-12-05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