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斯峒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23 10:19:01
选择字号:
北京科技成果点亮高交会

 北京科技闪耀深圳高交会。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展区,以“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围绕加快推进“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与“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主平台建设展示成果。

■本报记者 朱汉斌 ■斯峒

11月16日~21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北京市科委会同中关村管委会组成北京科技代表团参加本届高交会。

在9号馆和7号馆,北京科技代表团分别设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科技创新成果”展区,北京科技创新成果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同时,北京科技代表团还举办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专题活动。

科创中心建设成亮点

据介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展区,以“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围绕加快推进“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与“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主平台建设成果展示。

展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进行展示,提升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力,向国内外传递北京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明确信号。

据了解,展区重点汇集了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的“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寒武纪1A处理器”、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的“人脸识别天眼系统”、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DOBBY口袋无人机”、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的“‘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

此外,展区内,中科院空间中心的“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卫星模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世界规模最大、试验速度最高的双向运行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平台”、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泛在自主三维空间定位装置、智能运载机器人、皮肤感知自主柔性变形搜救机器人”、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U05商用服务机器人”等成果,也十分抢眼。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的“节能产品试点成果”、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的“广泛应用于海洋舟、运动艇和航天航空军用装备——交联聚乙烯产品”、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的“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的“世界第一款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中国最大的无人直升机——T333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等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北京科技企业的创新成就。

“中关村科技创新成果”展区,以“科技领航发展 创新推动升级”为主题,以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主线,突出中关村示范区对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作用,以及同深圳各高新区在区域合作方面的核心作用,通过企业推介和观众体验等形式,重点展示前沿科技、创客汇、智慧健康等领域的主要创新成果。

专题推介北京创新政策

11月16日下午,北京科技代表团举办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专题活动。

北京市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伍建民,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副主任林汉军出席活动并致辞。

专题活动中,北京市科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副处长龚维幂解读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三城一区”代表分别介绍了建设情况,并发布项目、融资、研发合作、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重要政策与需求。

伍建民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进程、重要政策及取得的成果。他表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在发生“五个明显”的积极变化:一是北京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主动谋划、协同推进的力度明显加大;二是具有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明显增多;三是在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深度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四是海外高层次人才投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愿和热情明显提升;五是新闻媒体和全社会对科技创新中心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英国《自然》杂志刊登“2017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北京在全球500个城市中居于科研产出首位。《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6-2017》显示,北京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列全国省区市首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部署了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端科技人才等六方面重点任务。

六方面助力打造全球影响力

伍建民介绍,北京将更加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眼国家需要,立足北京实际,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将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践中。

一是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二是着力“聚焦、突破、搞活、转化”,全力抓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

三是强化重点任务部署,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总部经济,努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四是深化全面创新改革,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五是坚持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六是推动区域协同和开放创新,服务辐射京津冀及全国发展,努力使北京成为全球创新策源地、协同创新引领者、创新发展示范区、深化改革排头兵,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科学报》 (2017-11-23 第8版 首都科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