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17 9:06:21
选择字号:
中科院文联举办“两弹一星”功勋人物肖像画展

 

为了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中国科学院建院68周年,11月14日,中科院文联举办的“时代楷模 国家脊梁:青年画家杨华‘两弹一星’功勋人物肖像画展”在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院士厅开幕。

展品包括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个人肖像和一幅大型集体合影,这些作品是由中科院文联组织策划,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科院美协理事杨华历时两年多创作完成的。

据杨华介绍,此次展出的作品开始创作于2014年。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号召文艺工作者“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

“当时,中科院文联郭曰方主席就给我确立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刻画‘两弹一星’功勋人物。”杨华说,“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研制‘两弹一星’工程的杰出代表,是时代的楷模,是共和国的脊梁。他们就是最美人物。”

确立了主题后,杨华开始了漫长的积累和创作过程。“要创作这些人物的肖像画,你首先必须得去‘认识’他们。”杨华说,“于是,在中科院文联和国家科学图书馆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反复研究和推敲,以找准他们的神韵。特别是郭曰方主席,给我讲述了很多关于‘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故事,让我对这些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所以说,这些作品不是我个人的作品,而是集体创作的结果,体现了大家对于这些人物的理解。”

搜集和研究资料的同时,杨华也逐渐确立了创作风格。“那就是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在形式上,她突破了中国绘画的传统创作形式,采用了大肖像的形式来刻画人物面部表情,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气质;在表现手法上,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水墨的精神与技法,又吸收了西方写实绘画的精髓,形成了兼具民族性和国际性,又彰显时代精神的水墨写实主义绘画风格。

“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让人震撼,让人心动,让人的灵魂受到洗礼,得到升华,从而产生更大的宣传效果。杨华第一次让中国水墨人物画以大幅肖像写实的方式来表现,突出了‘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精神面貌和高雅气质,一个个人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精神气质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制作精良的画作堪称‘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郭曰方评价说。

除了23位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个人肖像外,放置在展厅正中央的一幅大型集体合影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思。”杨华说,“这23位人物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有的甚至献出生命,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却没能在一起照一张合影。郭曰方主席跟我说,能不能用艺术的形式为他们做一个合影,来弥补这个遗憾。所以才产生了这样一幅集体画像。”

这幅集体画像足有3.15米高、1.85米宽。由于画纸太大,不好下笔,杨华只得想了个办法,把画纸像卷轴一样卷起来,一边画一边放,有时爬上梯子来画。就这样,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刻画这些人物,要怀着深深的敬意,一点都不敢疏忽。”杨华说道。

在郭曰方看来,中科院建院68年,在党的领导和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但科学家是一个贡献大、奉献多、关注少、回报低的群体,社会对他们的关注还远远不够,许多感人的科学家的事迹还不为人知,或知者甚少。

“作为中科院文联主席,我对这种状况常常感到不安,有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郭曰方说,“这些年来,文联在中科院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在讴歌科学家和宣扬科学精神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次画展是文联在讴歌科学家方面拓展出的新的艺术形式。今后,文联还将投入更多力量为科学和科学家创作。”

杨华表示,下一步她会将“两弹一星”功勋人物更多感人故事的情景通过画笔呈现出来。

11月18日,国家科学图书馆党委书记何林将在展览现场向观众作“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事迹的报告。该展览将于11月19日下午结束。(张文静)

《中国科学报》 (2017-11-17 第5版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