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钟的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7/11/6 11:55:03
选择字号:
论文被引数创佳绩,是鼓励也是鞭策

 

10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我国科技论文的最新统计情况显示,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比去年上升2位,排名世界第2位。2007年至2017年(截至2017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1935万次,与2016年统计时比较,增加了29.9%,超越英国和德国前进到世界第2位。

截至2016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已连续8年居于世界第2位。然而,多年来,我国科技论文一直因“高数量、低质量”备受质疑。相比之下,更能反映论文影响力的引用情况更受学术界关注。如今,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获得世界第二,真实地体现了近年来我国科研发展的整体实力。这是一块来之不易的奖牌,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有理由为此感到骄傲。

从近些年的科技新闻来看,我国科研工作已逐渐告别了亦步亦趋追随国外科研成果的时代。在很多学科、很多专业上,中国的科研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不管是在基础学科领域,还是在应用学科领域,中国的科研工作者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比如,2016年,我国材料科学领域论文被引用次数上升至世界首位,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数学、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环境与生态学等8个学科领域的排名世界第2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今后,我国的科研工作将沿着十九大报告所指明的方向前进。人们有理由相信,论文被引次数世界第二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中国科研水平在国际上的排名一定还会有新的突破。

当然,欢喜之余,也不能忽视自省。目前,我国科研评价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误区。尽管发表数量、被引用数量能够说明一个学科、一个专业、一个学者科研水平的高下,但是单纯的量化考核并不能全面地体现科研实力。现实中,很多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以科研项目为导向,为了完成项目验收规定的任务而发表论文。不管科研成果究竟如何,这种功利化的思维无疑会限制学术的长远发展。

更令人揪心的是,我国学术科研腐败问题依然在滋生蔓延,学术界迫切需要打击“老虎”和“苍蝇”。今年4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宣布一次性撤回107篇来自中国的医学论文,原因是论文作者伪造虚假同行评审。事后,科技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撤稿论文逐一彻查,涉案论文作者已陆续接受严厉的处分,让社会公众看到了政府监管部门打击科研腐败的决心。

在顶尖的科研成果层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客观上的差距。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只有屠呦呦一人。我国近年来科研发展的成果有待长期检验。在这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韩春雨论文事件,正说明了学术评价的导向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毛毛躁躁。顶尖的科研成果往往需要厚积薄发,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这或许与论文发表量甚至短时间内的被引用量不构成对应关系。

无论如何,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的跃升,是见证中国科研实力提升的强有力指标。这既是一个鼓励,也是一种鞭策。中国科研已有足够的底气走出往日的心态弱势区,而走向自信、大气的科研强国行列,那种“中国科研不行”的腔调可以退出舆论市场了。但是,自信不等于自大,大气不等于无原则,在激励创新精神、创造良好学术氛围等方面,中国应永不松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