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获悉,该所海洋工程地质科研团队在海洋恶劣环境条件下珊瑚礁砂混凝土结构服役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深化了对海洋恶劣环境条件下珊瑚礁砂混凝土结构服役性能的认知。
据介绍,南海珊瑚礁砂有别于陆源砂土的特殊岩土介质,是岛礁工程建设的主要承载体和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的海水拌养珊瑚礁砂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受到重视并得以应用。但是海洋环境复杂、恶劣,早年修筑的珊瑚混凝土结构物出现明显的胀裂剥落、骨料裸露、腐蚀破损等现象,对岛礁工程长期服役性能构成严重威胁。
科研人员对我国南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构建的珊瑚礁砂混凝土构筑物服役现状进行跟踪调研,并对典型损伤部位钻取芯样,测试其物理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分析高温、高湿、高盐、强紫外线环境下珊瑚礁砂混凝土强度损伤和组分溶蚀规律,探究礁砂混凝土在长期高低温交变、冲刷磨蚀和盐雾化学侵蚀作用下的服役性能及其劣化机制。
研究结果证实珊瑚礁砂含量超过50%,不使用外掺剂难以满足国家发改委对岛礁建设用新型建筑材料的技术要求,该成果为《海水拌养珊瑚礁砂混凝土技术规程》编制,以及珊瑚礁砂混凝土在国内外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