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一支科研团队联合英国Cardiff大学C M Berry博士以及美国纽约州的W Stein教授,共同对新疆塔城地区晚泥盆世(距今约3.7亿年)硅化保存的枝蕨类化石取得了理论性的研究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0月2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这支团队主要成员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徐洪河研究员、王怿研究员,唐鹏副研究员、傅强副研究员等人组成,他们在我国新疆塔城地区开展了多年的地层古生物学野外考察工作,采集到该地区独特而精美保存的多门类化石,并利用化石开展古植物学领域的理论性研究,该研究对于早期陆生植物的演化、陆地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现代生物学的相关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参照。
据悉,新疆塔城地区硅化保存的植物化石显示出了枝蕨类植物独特的内部解剖结构。这种枝蕨类植物就是构成地球上最早森林的植物,此前曾在美国纽约州等地的相关地层中有所报道。尽管新疆硅化保存的这批化石并不是地球上最早的枝蕨类植物,但是,通过对它们内部“骨骼”的研究,识别出了枝蕨类植物类群加粗生长的模式,重建了枝蕨类植物的生长模型。
徐洪河介绍道,新疆硅化保存的枝蕨类植物最大直径达70厘米,是最早的硅化木,其内部结构独特,至少30枚独立的茎维管束交错排列,构成双环状的圆柱形维管束群,维管束群外围布满了根,这些维管束均具有明显的次生木质部和加粗生长,也具有生长轮(年轮)。
此外,这类枝蕨类植物的茎维管束彼此交错成复杂的立体网格,植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增大单个茎维管束的直径以及不断分生出新的根,而改变维管束群的立体网格结构,进而完成加粗生长,同时,植物也变得越发高大。构成早期森林的枝蕨类植物这种加粗生长的方式与现代植物中的某些单子叶植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