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0/20 9:23:19
选择字号:
后小康社会如何走:向生活质量进军
——访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何传启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十五周年。中心在创新政策和现代化研究领域,完成学术著作50多部,包括《中国现代化报告》系列22部、“第二次现代化丛书”10部、“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丛书”15部和《世界现代化报告》系列4部;提出了两种新理论和一个新学科,即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综合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科学,提出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创意,如运河战略、和平鸽战略和健康高铁战略等。

在新现代化研究领域,中心走在世界前沿,并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院士说,“传启同志及其团队关于现代化的研究坚持十余年,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应积极加强对外传播和应用”;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宋健院士说,“你们近几年出版的《现代化报告》非常好,对各界极有参考价值,很有思想性”;美国杜克大学荣誉教授Tiryakian先生说,“毫无疑问,《中国现代化报告》代表了这些领域的世界先进水平”;《现代化科学》英文版由Springer出版,德国学者认为该书是“这个领域的一个原创性贡献”;《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在俄罗斯联邦等国家得到实际应用等。本报刊发本组文章,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现代化科学。

■本报记者 崔雪芹

何传启, 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现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在管理科学和交叉学科领域,潜心开展创新政策和现代化研究,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38部,包括英文著作5部和俄文著作1部等,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综合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科学等。

《中国科学报》:你和你的团队开展现代化研究已有近20年积累,并在第三步战略的第一年即2001年推出了《中国现代化报告》。请问,根据你们的研究,后小康社会我们该如何走?

何传启:你提出的问题,既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也是我们努力了20年试图去回答的问题。后小康社会如何走,是一个跨学科的战略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而且会见仁见智。从不同角度作研究,会有不同答案。不同答案,可以相互补充,给国家决策提供支撑。

我先表明观点,然后解释原因。从新现代化研究的角度看,后小康社会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发展模式是“以生活质量为中心”,发展主题是“向生活质量进军”。概要地说,“后小康社会要向生活质量进军”。

生活质量是一种生活追求

《中国科学报》:请先给我们科普一下,什么是生活质量?

何传启:生活质量不是一个新词。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生活质量就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的专门领域,研究者来自经济学、社会学、医学和公共政策等学科。许多学者认为,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在《丰裕社会》一书中提出了“生活质量”概念。在60~70年代,美国学者对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作了大量研究。70年代以来生活质量研究扩散到全球。80年代初我国开展生活质量研究,并已取得一批优秀研究成果。但迄今为止,关于生活质量没有统一和精确定义。

《中国科学报》:那么,在你们眼中,什么是生活质量?

何传启:关于生活质量,不同词典和不同学者有不同定义,不同人有不同感受。

我们认为,生活质量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概念,大致有三层含义。首先,生活质量是一种生活状态,是用好坏(包括健康、幸福和满意)来衡量的生活状态;它以生活水平为基础,反映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健康、舒适、幸福和满意的程度。其次,生活质量是一种生活评价,包括对物质生活和非物质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的评价,反映人们对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满意度。其三,生活质量是一种生活追求,是对更好、更美、更安全、更健康、更满意和更幸福的生活的不懈追求。生活中与质量相关的概念很多,如空气质量和食品质量等。

《中国科学报》:生活质量好像是一个多维度的抽象概念,你能解析一下吗?

何传启:我们理解,生活质量大致有六个视角。其一,物质生活质量,指物质性生活条件和生活状况的水平和质量,涉及收入、就业、住房、教育、健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其二,非物质生活质量,指非物质性生活条件和生活状况的水平和质量,涉及休闲、娱乐、文化、社会关系、政治参与、公共安全和环境质量等。其三,客观生活质量,指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水平和质量,重点是物质生活方面。其四,主观生活质量,指对生活各个方面以及综合的满意度,重点是非物质生活方面。其五,不同层次的生活质量,如个人、家庭、地区、行业、国家和世界的生活质量。其六,不同领域的生活质量,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等。

《中国科学报》:生活质量可以定量评价吗?如果不能监测和评价,就不知道生活质量的好坏。

何传启:非常对。生活质量既是一个研究领域,也是一种政策工具。当生活质量成为一个发展目标时,对生活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就是必需的。生活质量的监测指标和评价模型,与其分析维度和观察角度有关。这里介绍三项国际层次的生活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工作。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表《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人类发展指数,采用健康长寿、良好教育和体面生活3个维度,评价人类发展水平。

201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优质生活指数,采用11个维度指标进行评价,即住房、收入、工作、社区、教育、环境、治理、健康、满意度、安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2015年欧盟出版《欧洲的生活质量》报告,采用了“8+1”指标框架,即物质生活状态、就业、教育、健康、休闲和社会关系、经济和身体安全、治理、环境和综合生活满意度。

向生活质量进军是一种国际潮流

《中国科学报》:以生活质量为中心”与我们过去的一些提法不同,它更追求幸福。那么,请接着谈谈,为什么要向生活质量进军?

何传启:向生活质量进军,代表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生活追求。这种发展理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改革。

20世纪60年代,美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但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等非常严峻。美国学者先后提出了《丰裕社会》《后工业社会》以及“生活质量”等概念,美国政府发起“伟大社会”改革运动,把提高生活质量纳入国家发展目标。美国总统约翰逊说,“丰裕本身不是目的,我们关心的是全民的生活质量。”70年代以来,生活质量受到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注,向生活质量进军成为一种国际潮流。

《中国科学报》:向生活质量进军,为什么会成为国际潮流呢?

何传启:这个问题是根本性的。我想至少有三个原因。

首先,向生活质量进军,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逻辑。从需求角度看,在不同阶段,人类面临不同的基本需求,并取得不同的发展成就;进入知识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一项基本需求和主要任务。

知识社会的基本需求包括四个方面,即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健康长寿和遨游太空,主要成就将是建立知识文明,完成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逐步满足生活质量等四个方面的需要。

其次,向生活质量进军,符合世界现代化的客观规律。根据多种现代化理论,提高生活质量是新型现代化的一个核心目标。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罗斯托教授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起飞、成熟、大众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在大众消费阶段后期,物质生活的丰富,城市拥挤和环境污染,促使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

后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殷根哈特教授认为,现代化是非线性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现代化,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变是后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经济增长,后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使个人幸福最大化,追求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是本人提出来的。这个理论认为,18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可分为两大阶段。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主要特点是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和理性化,经常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等;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目前主要特点是知识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全球化,物质生活趋同,精神生活多样化,经常以生活质量为中心等。

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先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然后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目前尚未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可采用综合现代化路径,实现从半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半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综合现代化是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第一次现代化和工业化为主,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第二阶段是工业化和知识化并重,两次现代化并重;第三阶段,以第二次现代化和知识化为主,以生活质量为中心。

其三,向生活质量进军,符合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先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2014年大约有74个国家已经完成或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其中29个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发达国家全部进入第二次现代化。根据人类发展逻辑和现代化规律,这些国家都会向生活质量进军。

《中国科学报》:既然是一种国际潮流,我们也应向生活质量进军。那么,我国向生活质量进军的时机和条件成熟了吗?

何传启:我们的研究宗旨是:研究世界、服务中国。研究世界现代化规律,服务中国现代化建设。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将具备向生活质量进军的条件。下面,我想从国家战略和个人生活两个角度,就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作点说明。

首先,从国家角度看,向生活质量进军,符合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国情。198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这是一个跨度70年的现代化战略。《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建议采用综合现代化路径,迎头赶上未来的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全国平均物质生活将很丰富,向生活质量进军的条件和时机将基本成熟。

其次,从生活角度看,向生活质量进军,符合我国人民的普遍追求。我是湖北武汉人,1983年来北京,在北京生活了30多年,这里就以北京人生活需求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目前的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啦。那么,未来30年,北京人还需要什么?北京生活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根据发达国家的国际经验,在物质生活丰富后,人们会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健康长寿和遨游太空等。其中,健康是生活质量的生理基础,文化是生活质量的精神支柱,经济质量和环境质量是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可以预计,未来30年“提高生活质量”将是北京人的普遍追求,“向生活质量进军”将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一个发展主题,北京人的生活质量将逐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届时,北京人将拥有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饮水、放心的食品、舒适的住房、便捷的交通、良好的教育、精彩的文化和休闲、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健康和满意的生活等。

北京既是新中国的首都,也是共和国的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北京人的生活变化,既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也预示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向生活质量进军是一种新挑战

《中国科学报》:我们如何向生活质量进军?很显然,这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新挑战。

何传启:关于如何向生活质量进军,确实是一个新课题,需要做专门研究,已经列入我们的研究计划。我们今年完成的《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中国现代化报告概要2001-2016》和《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健康现代化研究》,对这个问题已有一些初步探讨。我们认为,向生活质量进军,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尊重基本国情,建议未来10年以生活质量为中心,以经济质量和环境质量为支点,以创新和改革为动力,三个质量一起抓。

我们理解,以生活质量为中心,至少要做好四件事。

首先,研制和实施“中国质量十年议程”,宣布“向生活质量进军”。逐步实现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生活质量为中心”的战略转型,树立“以生活质量为中心”的新理念。

其次,实施健康高铁战略,建设健康长寿社会。健康是生活质量的生理基础。建议借鉴中国高铁的发展经验,采用“系统升级、四轮驱动”的总体战略,重点实施“健康高铁工程”,加速实现健康体系、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和健康治理的五个现代化,全面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建成一个健康生活和健康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健康环境和健康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国民健康体系和健康长寿社会。

其三,实施知识强国战略,建设知识经济强国。知识型服务是生活质量的文化基础。知识型服务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服务,包括文化服务、信息服务、教育和科技服务等。建议以人类发展服务为引领,以高效基本运行服务为基础,以便捷流通服务和诚信文化为支撑,全面提升知识型服务业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生活需要,建设知识创新强国、知识传播强国和知识经济强国。

其四,启动诚信文化建设工程,建设现代诚信社会。诚信是生活质量的社会基础。建议研究和发布《诚信宣言》,建立诚信意识,健全完善诚信法规,诚实守信成为自觉行为;服务部门的诚信水平和服务能力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建成高质量的诚信社会。

《中国科学报》:关于经济质量和环境质量,你们有什么建议?

何传启:以经济和环境质量为支点,主要做好五件事。首先,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其次,继续推进《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全面提升工业质量和商品质量;其三,启动流通强国工程,建设流通服务强国,流通服务业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四,启动绿色工业议程,建设绿色工业强国,工业环境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五,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理念融入所有政策,全面实现绿色发展。

《中国科学报》:你提到以创新和改革为动力,怎么理解?

何传启:首先,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议启动国家知识创新工程,抢占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建设“国家科技创新特区”,重点建设三个研究院,包括国家高等科学研究院、国家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国家现代化研究院。

其次,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治理质量,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扩大开放力度,促进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其三,因地制宜,梯度推进。2013年我国地级行政地区中,169个为较不发达地区,125个初等发达地区,42个中等发达地区。建议中等发达地区以生活质量为中心;初等发达地区采用生活质量和经济建设并重;较不发达地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其四,实施家庭小康工程,消灭绝对贫困现象。建议未来10年把“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作为相对贫困标准,把“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作为绝对贫困标准,将来还可根据国情需要相应提高贫困标准。对贫困家庭提供三项爱心帮扶。(1)发放年度小康券,提供生活帮助。(2)提供教育和就业帮助,包括助学金和职业培训等。(3)提供免费大病医疗保险,避免因病致贫的现象。

《中国科学报》:中国科技界可以为向生活质量进军做些什么?

何传启:在向生活质量进军过程中,中国科学家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开发提高生活质量所需要的物质生活用品和服务;其次,开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工具和内容;其三,开发满足健康长寿需要的先进科技和用品;其四,为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做技术贮备等。简单地说,发展绿色高科技,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创造新的优质生活用品和服务。

《中国科学报》 (2017-10-20 第5版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