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颖婕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7/10/19 15:22:30
选择字号:
2017考试评价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新高考”在浙江和上海两地率先实施、美国的SAT出分政策被调整、新加坡扩大大专院校能力导向招生比例……当前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正风起云涌,而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考试评价。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主办的2017考试评价国际研讨会昨天在沪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教育专家聚焦各国的考试评价,共同探讨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

在不少与会专家看来,考试评价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科学考评,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息息相关。从“选分”到“选人”的突破,不但是我国新近实施的新高考的一大亮点,也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高考改革关键一步已经迈出

今年被称为我国的“新高考元年”,在上海、浙江两地顺利实施“3+3”新高考方案后,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还将继续推进。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孙崇文表示,经过三年的酝酿和准备,这次改革的成效初步呈现,从“选分”到“选人”,改革的关键一步已经迈出。

孙崇文提到,自1985年以来,上海一直致力于探索科学遴选英才的教育评价制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次的新高考改革始终以增加高校自主招生权限、扩大考生自主选择机会为宗旨,高校和考生的主体地位被不断凸显。而逐步建立多元多维评价体系,也是为了体现全面发展导向,科学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

可以说,从“选拔”到“选择”、从“选分”到“选人”是新高考最大的亮点之一。过去,高考是为了“选拔最好的学生”,但现在它是“为学校和专业选择合适的学生,让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类似的理念也影响着新加坡的考试评价制度。新加坡考试与评鉴局评鉴规划与发展司司长余立信提到,“全面教育”是新加坡教育的主要方向,提倡社会大众扩展对“成功”的定义,让开放的心态改变教育的现状。据介绍,现在,新加坡的小学一年级不设考试,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整体评估;为了改变家长的择校观,新加坡所有中学开展了专长项目;从今年起,大专院校能力导向招生比例从原先的10%增至15%,学生们可以通过展现学业成绩以外的才能、兴趣争取学额。“考试只是学习过程中一个‘检查站’,而非决定终生的一切。”余立信说。

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是下一步推进重点

我国的高考新政力图破除“一考定终身”的应试藩篱,推动和引导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在实践中依然受到一些现实因素的制约。孙崇文表示,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将重点推进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他提到,目前分类考试、招生模式已初步形成,但尚未真正把握不同类型高校招生选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不少高校在聚焦办学特色、明确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拔符合学校定位的生源等能力方面还有欠缺。而学生真正了解兴趣、从兴趣出发选择志愿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值得关注的是,高考改革对推动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效应明显。以同济大学“苗圃计划”为代表,一些高校主动将优质学术资源送到高中,推动了高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研究型课程的开展,并把招生工作融入到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