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园园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7/10/9 12:13:14
选择字号:
我的导师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科技日报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刘园园)这个假期,除了“中秋快乐”“国庆假期愉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高宁还收到不少半开玩笑式的新祝福:“恭喜晋升为诺奖得主弟子!”

10月4日傍晚,正和家人吃中秋团圆饭的高宁,得知导师约阿希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另外两位科学家凭借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2001年,正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留学的高宁选择弗兰克当导师,直到2008年完成博士后训练。随后高宁回到中国高校工作。

“他做事非常严谨认真。”相处7年多,这是高宁对弗兰克的第一印象。

弗兰克1940年出生在德国,是一位典型的德裔科学家。高宁记得,自己拿论文初稿给弗兰克修改,他会改得密密麻麻,然后花很多时间讲解。

高宁回国后,有次发表论文时想邀请弗兰克进行评审。弗兰克第一反应是,他们曾是师生关系。后来弗兰克又查看学术杂志的要求,得知双方5年内没有任何合作就可以,于是他又开始认真地计算时间。

“弗兰克非常重视自己的声誉,无论是学术还是个人方面。”高宁说。

不过严谨的弗兰克会为学生提供十分宽松的科研环境,从来不给学生设定实验进度。“如果你非常上进,弗兰克会想办法为你创造各种机会。”

弗兰克爱好非常广泛,他喜欢写作和摄影。上世纪80、90年代,弗兰克经常在杂志上发表散文作品。现在他还会在个人网站上发表生活感悟以及摄影作品。10月7日,弗兰克专门就获诺贝尔奖发表新博文说,有人认出了他,问道:“你怎么还坐地铁啊?”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弗兰克始终活跃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发前沿。如今年逾古稀的他,每年仍在发表关于冷冻电镜方法和应用的科研论文。高宁认为,支撑弗兰克的最大动力是“兴趣”。

“回头想想,觉得自己非常幸运。”高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正和其他曾在弗兰克实验室工作过的同事商量,一起去看望弗兰克,好好庆祝一下。

相关专题:2017年诺贝尔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