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论文发表的种种乱象,不能回避高校、科研院所“唯论文论”的职称评定和科研考核方式。有偿论文发表的需求降下来,“论文经济”自然会消失,学术领域才会风清气正。
据媒体报道,日前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王健权等9人有期徒刑两年两个月至4年不等。经查,王健权在北京注册公司后,雇用多名亲戚,冒用多家期刊出版单位的名义出版杂志,以帮助发表论文为名,收取作者版面费1200余万元。
有偿论文发表并不鲜见,但这起案件揭示出的疯狂乱象还是让人感到震惊。法院判决书显示,2014年1月至10月,王健权等人共收到版面费1200余万元,每篇论文的价格180元到350元不等。若以350元一篇计算,至少有3400人次代发论文。
他们的客户是谁?自然是有论文发表需求的学者或学生。据报道,9名被告多为“90后”,最小的是“95后”,都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们行骗成功,恐怕不是因为手段有多高明,而是因为有偿论文发表已形成了灰色产业链,收版面费发论文已成某种“行规”。个别正规学术期刊在尝到有偿论文发表的甜头后,确实存在通过缩短学术期刊出版周期、新加种种“增刊”等方式创收的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王健权声称,他们与多家正规杂志社达成了书面或者口头协议,拿到了授权,还向一家杂志社交了40多万元的“管理费”并拿到了收据。他们觉得拿到了杂志社授权,自己做的事情是合法的,而且身边也有很多人做这行。如果情况属实,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那么多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会上当受骗了。
实际上,论文发表乱象不止于此。早前有媒体报道,一个叫董鹏的公司职员在5年时间内,以物流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首席战略研究员的身份在一些行业报刊和学报学刊发表了800多篇论文,被称为“论文大神”。
有需求才有市场,个别研究者缺乏学术自律、缺乏严谨的学术作风,为了发表论文丧失学术操守,是论文发表乱象产生的直接原因。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明确科技工作者不准通过金钱交易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因此,思考论文发表的种种乱象,不能回避高校、科研院所“唯论文论”的职称评定和科研考核方式。学位授予、职称评聘、业务考核等都需要论文发表,但对论文水平高低没有严格评审,能发表就行,自然就容易滋生有偿论文。
改变“唯论文论”,需要建立起科学、多元的学术评价机制。有偿论文发表的需求降下来,“论文经济”自然会消失,学术领域才会风清气正。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