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南交通大学 发布时间:2016/9/2 13:35:26
选择字号:
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开拓者钱冬生教授逝世

 

9月1日凌晨,著名桥梁专家,学界泰斗,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代宗师钱冬生教授在家中平静地逝世,享年98岁。西南交大师生校友沉痛悼念西南交大资深教授钱冬生先生!
 
2014年的教师节,钱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我1949年3月返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大)任教,1951年起任教授直至退休,在母校教书44年,退休至今21年。这所学校住进了我心里,离不开了!”
 
 
▲钱冬生教授生前照片
 
人物生平 

钱冬生1918年12月23日出生于江苏镇江。他的父母原本家贫,但穷不丧志,诚信做人,勤俭持家,终于渐进小康。这使钱冬生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养成了“为人正派,待人心诚,勤奋上进,自奉节俭”的良好品德。他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今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先是在华北水利委员会、宝天铁路工程局任工务员等职。1945年到美国铁路实习。回国后,从1949年3月返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大)任教,1951年起任教授至今。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他长期担任桥梁教研室主任,对桥梁工程专业的建设,从教学内容到课程体系,从教材建设到教学方法,还有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无不殚精竭虑。

他1978至1993年当选为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第一至第三届委员,桥梁工程委员会(学组)第一至第三届副主任委员(副组长);1979至1995年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一至第三届副理事长、理事、名誉理事;1990至1997年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1956年起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81年起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77至1993年当选为政协四川省委第四至第六届委员、第五至第六届常委。2002年荣获2001年度茅以升科技奖桥梁大奖。
 
 
 
▲2014年教师节,四川省省委书记王东明亲切看望钱冬生教授
 
 
▲西南交大120周年校庆盛典上98岁高龄的钱教授接受献花
 
校友眼中的他 

2014年的教师节,96岁高龄的钱冬生教授在接受交大新闻中心的采访,他分享了母校求学、任教经历,饶有兴致地谈起退休生活,并对学校青年教师提出殷切希望。“交大‘五老’都曾给我上过课,茅以升先生是我的恩师。”谈及美好的学生时代,钱老感触最深的,是恩师的言传身教,“那时国家层面还没有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我的老师们,早已经在这样做了!”钱老说,恩师对学校的赤子心,对学生的父母心,堪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楷模。他回忆说,当时,苏联专家来帮助建设祖国,55岁的系主任带头学习、翻译苏联的学术著作,“让我们很感动”。为教学需要,他自己还编写了多部教科书。

退休后,读书、看报是钱老每日“必修课”,数月前,他还在桥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我以一名老教师的身份,对学校新进教师表示热烈欢迎。”钱老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教学是一份良心活,要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教学思想、方式方法也要适应形势、与时俱进。”
 
来源:(西南交大报)
 
 
 
 
钱教授经常给校领导、院领导写信建言:“要重视文献工作,对既往的经历加以总结、记述、评断,并载入史册,用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表彰先驱者,激励后继者,并探索铁路的建设规律和发展方向,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要给有贡献的科技专家立传,其目的是记载他们的生平及其对祖国乃至对人类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钱教授是土木人的精神标杆,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半个世纪,90多岁还在笔耕不辍,继续奋进,关心和力促桥梁专业的发展乃至西南交大的成长与发展,执着的精神感人至深。
 
钱教授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钱教授曾在上海交大就读,因77事变战乱,在上海交大读了一年多就转入唐山交大,同期从上海转入唐山交大的还有佘畯南、杜庆华等。在唐山交大学习时又开始流亡,大二下学期至毕业是在平越度过的。在平越,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但老教授们对学生的要求毫不放松。不合要求的图和作业,都被退回重做;地形测量、铁路测量实习,则在城外山坡上进行,不管山路如何崎岖,学生如何分散,年近花甲的伍镜湖教授总是一个又一个地去查看指导;考试制度,严肃认真,对于违反考场纪律的事情,处理起来铁面无私。
 
每周课内学时不过16节左右,但老教授并不因课内学时不多而浓缩讲授内容,一般是择精语详,将课程重点讲深讲透,作业安排得度;对于可以不讲的内容,则硬是不讲;在学习方面,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对外文教材,老教授只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抠。经过这样的锻炼,毕业生优势就突显出来了。唐院毕业生会计算:就是能从事结构和线路等方面的工程计算;会制图:能绘制结构设计图、线路图、房屋建筑图以及各种工程用图;会测量:能勘测,能做施工测量。
 
中英文底子好:看文献,不困难,表达能力强;对工作认真,尽心尽力,一丝不苟,为人则较为质朴,可靠。
 
说到交大平越时期,他对贵州的印象是:山多,坐汽车赴平越之途中,见到连绵不断的山峦,脑海中浮现出王阳明的诗:“连绵天际,飞鸟不通。”才对诗词的意境有所理解。苗民与汉人的关系很融洽。传说苗族人有蛊术:为了蛊术,一个同学闹了笑话。有的学生问苗民:“有蛊吗?”苗民不屑理睬胡乱回答。贵州有瘴气:瘴气是有颜色的,有黄色的和绿色的。当时因为可以收听到广播:许多苗民会讲汉语,赶场时沟通没有问题。
 
钱教授是我国高校铁路、现代桥梁工程的开拓者之一。在钢结构稳定方面,首次在我国提出压杆承载力的数解法,求出了各类试件的承载力,并按承载力理论制定了钢压杆容许应力;为《铁路工技术规范》及《铁路桥涵设计规范》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钢压杆理论、钢结构疲劳、大跨悬索桥等技术领域方面对我国桥梁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均具有开创性作用;为我国铁路桥梁、现代桥梁设计理论研究、实际设计及桥梁工程的人才培养等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传道、授业、解惑是钱教授的毕生追求,对教学他思索很多:教育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力求其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钱老重点强调:
 
第一:将教学放在第一位。教学工作包含许多繁琐而细致的事,像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法文件,如:计划、大纲、指示书、工作小结等;答疑、批改作业、考试;生产实习的组织和指导、毕业设计等等。繁琐是从数量上看,细致则是质量的要求。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态度须谦虚,举止须从容,工作须细致,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加强预见性,狠抓各个关键。
 
第二:要重视的教学规律:精选教学内容;定好教学计划,再抓教学大纲和教材,这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须的途径;重视启发式教学,老师要不看讲稿,滔滔不绝,板书工整,纵横成文,铃声一响,讲课戛然而止。就教学规律而言讲课的作用是指导和启发;就知识的传授讲,讲课只应该起引路作用。凡是学生能自学的,能通过作业而领会得更深的,就不用源源本本,唯恐有所遗漏地照讲不误。
 
第三:提高师资是根本大计。学生在技术领域刚刚起步时,需要老师指导。要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应该首先擅长这样做;要指导好学生自学,老师首先必须自学。老唐院之所以能培养出较高质量的人才,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师资队伍质量高、很稳定。
 
第四:课堂教学,总结老教授的教学经验很重要。老校友们聚会,总不免畅谈母校的一切,总不免感谢到第一代老教授对自己的培养,饮水思源。老校友之所以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就,同唐院老教授的培养方法密切相关。我校第一代老教授在教学上的共同点有两个:一是无意求闻达;二是术业有专攻。无意求闻达,他们将教书当作毕生事业,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后能够使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步地符合教学规律,不使授课时间过长,不将过量的知识硬塞给学生,这实际上是合乎教学规律的。术业有专攻,老教授学有渊源,各专一个学科,对于这个学科中的各门课程一般是样样都能教,触类旁通,执简去繁,狠抓重点,这也是老教授们造诣较深的表现。
 
第五、培养开拓型人才。开拓型人才应该胸怀大志,为人民的幸福,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应该脚踏实地,不挑三拣四,先将自己应该做和所能做的事做好,推动事业的发展。应该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始终不能自满,当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时,那就应该通过自学和实践来提高自己,并且通过团结合作来壮大我们的总战斗力。人也不是永动机,开拓型人才在工作时固然要紧张工作,但也必须从文娱活动和休息中将精力养好,那才能有效的工作。重要的只是关键时刻挺起脊梁,坚持到底,绝不功亏一篑。
 
此外,要着意开发利用老年教师资源。
 
钱教授为此设立了“西南交通大学钱冬生教育基金”,旨在鼓励优秀学子发愤图强、术有专攻。2011年11月30日下午2:30,在西南交大举行了首届奖学金颁奖仪式,钱老亲自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勉励获奖同学要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勤奋务实,成为国家桥梁领域闪耀的新星。
 
来源:(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
 
成就及荣誉
 
1 培养人才
 
钱冬生在西南交大(从唐山工学院算起)任教逾50年。为培养桥梁专业人才,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精力。他常说:“登高自卑,行远自迩”。在1979年,西南交大在峨眉举行第一次教学、科学报告会时,他针对当时条件,在全校大会上提出必须重视的4条教学规律:
 
(1)精选教学内容,解决负荷过重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2)抓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思想;
 
(3)重视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作用,重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水平,强调教师要教活,以达到学生学活。
 
2 重视课堂
 
钱冬生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他认为:课堂是培养人才的熔炉,是教授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而他把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堂课作为自己的主业和天职。他在本科教学讲台上站了近半个世纪,一直到72岁高龄,从未离开本科教学第一线。他讲课总是从容不迫、有板有眼,择精语详,将课程重点讲透,而作业也安排适度;对于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坚决不讲,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注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由于他知识渊博,能执简驭繁,重点突出。学生听他的讲课,不仅能明白所述内容、原理和方法,而且能了解我国的以及国际的现实水平。
 
1963年,铁道部原文教局在长沙召开高等工业学校铁路专业毕业设计经验交流会,这乃是试行当时《高教60条》的一项重要措施。钱冬生以唐山铁道学院桥梁教研室的名义所提供交流的《经验总结》达46.5千字。原文教局颇为赞许,并嘱会议在此基础上起草《关于进一步提高铁路桥梁专门组毕业设计质量的建议》,随后便由该学院铅印,并以铁道部名义下达有关各院校。这充分说明了他对教学法的重视和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3 重视教材
 
钱冬生十分重视教材和参考书的编写。他在编写教材时,十分重视读者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由浅入深,准确简炼,要言不烦。他还积极参与百科全书和桥梁史的编写。1981至1985年,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编委会委员兼桥梁分支学科主编,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编委会委员。1998年至2002年,他是《中国铁道百科全书》工程与工务卷编委会副主任(常务)。
 
1978年以后,我国恢复研究生培养,钱冬生抓住这一机会,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研究生培养中去。“文化大革命”后,高校教师断代现象十分突出,为解决这一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培养好研究生。西南交大从1981年起就陆续有研究生毕业留校,而且随着博士越来越多,师资学历水平有很大的改观。现今,西南交大桥梁及结构专业的46名教师中,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43名,占93%,其中有博士27名,占教师总人数的60%。这在全校、全国都是不多见的。
 
在进行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方面,钱冬生的主张一是要摸清国内外水平,看准方向,选好突破口;二是要不畏艰险,勇于开拓,使路子越走越宽。其培养博士的特点在于引导博士生沿着不同的方向自我成材,不受指导教师业务专长的限制。从1978年以来钱教授已培养硕士30多名,博士11名。方向还涉及桥梁CAD、桥梁专家系统、高速铁路、拓朴理论、大跨拱桥等。
 
4 钢结构研究
 
关于钢结构的稳定。1963年,他开始向铁道部提出:焊接低合金钢压杆的容许应力应该进行研究。而当时的情况则是:在前苏联的桥涵设计规范中,对于用铆接低碳钢、铆接低合金钢、焊接低碳钢所制的钢压杆,都有其容许应力,惟独没有焊接低合金钢压杆的容许应力,但我国亟需推广的栓焊低合金钢桁架梁桥标准设计,则需要有它。随后,他潜心于这方面的资料收集和研究。
 
到1971年,全国对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全面改革,铁路系统成立了钢结构“稳定和疲劳”小组,钱冬生是其成员。受美国和欧洲关于有缺陷钢压杆承载力研究的启发,他明确提出:“应将钢压杆稳定理论分成两类:一类是以理想顺直压杆为对象,以微屈为判据,用解析法推算其临界荷载,必需采用特殊安全系数;另一类是以有缺陷压杆为对象,以最大承载力为基准,用数解法推算其承载力,只需采用一般安全系数。”获得了小组的赞同后,一面按1∶2比例制成焊接H形压杆14根作试件,用试验决定其实际承载力,并提出压杆承载力的数解法,求出各试件的承载力,以资对比,一面编写《国外研究钢压杆承载力情况述评》(此文于1973年作为交通部科情所专题情报资料73-3印出)。
 
1973年3月,主持单位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在汉阳召开全国性座谈会,听取了小组试验报告及上述《述评》,一致同意按承载力理论制订钢压杆容许应力。这就为《铁路工程技术规范第二篇桥梁》(1975年起试用)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2-85)》相继采用这一理论奠定了基础。同《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相比,铁路工程采用这一理论大约要早13年。1980 年,他发表了《钢压杆的承载力》专著。1984年,铁道部对西南交大的这项研究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铁道部大桥工程局为九江长江大桥钢压杆(钢种为15MnVNq)的容许应力召开全国性技术讨论会,会议一致赞同采用承载力理论,并参照钱冬生的数解法办理。这就省去了很多争论,并省去了颇费时间的用新钢种制成的压杆试验。
 
1969至1971年,全世界有4座大型钢箱梁桥在施工中发生了事故。就深层次原因讲,这是设计人只知道理想平坦的钢板件的线弹性临界强度,不懂得有缺陷钢板件的承载力。英国为此进行了专门研究,他们用动态松弛法(dynamic relaxation method)来节省机时,能较快地推算有缺陷板件的承载力。钱冬生指导博士生强士中用误差理论找到选用所需参数的方法,在1985年完成其《动态松弛法和板件承载力》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钱伟长教授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对板件屈后承载力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随后,兄弟单位也不断来借阅此论文,了解其研究成果。1988年,尹德兰以《加劲板在面内荷载下的弹塑性大挠度分析》为题的博士论文通过了答辩,而从文件检索中,我们看到的美国博士论文,对于有缺陷板件承载力的求算却是用有限元法,因为其计算工作量大,一篇论文往往只能就一两种加载情况推出其结果,而钱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强士中则推算了一百多例,尹德兰也计算了几十例。可以认为:在这一方面,我国是处于世界前列的。
 
关于钢结构的疲劳。1955年,前苏联颁布了铁路焊接钢桥设计规范,其疲劳验算规则使人感到陌生。当时正值中苏友好,前苏联运输建筑科研院(цниис)将其历年论文集送给我国铁科院,进行交流。钱冬生从这些学报中了解到前苏联进行疲劳试验的情况。1963年,在全路科技论文报告会上他宣读了《低碳钢焊接桥的耐劳强度》一文。到1973年,在参加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改革之中,感到前苏联关于疲劳的研究存在不少问题,乃写成《对于苏联杜钦斯基所进行的钢结构疲劳研究工作的评价》一文,印发有关单位。
 
同年,在《桥梁建设》第4期发表《怎样对待钢结构疲劳试验所提供的三条经验律》,正面阐述了对疲劳试验的认识。后来,看到了美国和英国的相关资料,使钱冬生认识到从荷载谱推算应力谱,再凭应力谱进行疲劳验算中的各个细节。于是,在1986年推出了《钢桥疲劳设计》一书。这是我国全面阐述钢桥疲劳问题的第一本专著。对于如何理解钢桥疲劳开裂,如何防止开裂,如何理解疲劳和脆断的区别及联系,给出了理性的说明。1996年,又参考英国运输及公路研究室的报告,写成了《关于正交异性板的疲劳》,作为上述专著的补充。
 
20世纪80年代中期,桥梁界业已预见到我国大量兴建大跨悬索桥的时代即将来临。悬索桥是跨越能力最大的一种桥型,但当时我国还没有一座大跨悬索桥,而美、英、日三国则已建造了10座跨度在1000米以上的悬索桥。从1985年起钱冬生陆续指导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从事大跨悬索桥的研究,并两次开办悬索桥讲座,吸引了全国成百名桥梁工程师前来听课,还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悬索桥的论文,1992年出版了《大跨悬索桥的设计与施工》一书,为我国修建大跨悬索桥进行了探索。
 
1991年初春,在汕头海湾大桥(当时叫妈屿岛桥)方案投标阶段,当时主张建悬索桥的广东集团即来西南交大咨询,钱冬生及其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其后,受业主委托,西南交大又对大桥局的悬索桥初步设计进行了校核。由钱冬生率其学生完成的这两份校核报告对悬索桥的结构设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大部分被采纳,并对我国后来建设的大跨悬索桥产生了重大影响。汕头海湾大桥开始施工后,钱冬生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聘为该桥技术顾问组副组长之一(组长是李国豪教授)。该桥在1995年建成。
 
 
 
 
主要论著  
 
1 桥梁设计及运用(下册).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61.
 
2 桥梁水文.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62.
 
3 几种超静定桥的力素分析.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65.
 
4 数学和力学基础知识(三册).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77~1978.
 
5 钢压杆的承载力.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80.
 
6 [美]费希尔著,钱冬生译.钢桥疲劳设计解说.北京:人民铁道出社,1980.
 
7 钢结构入门.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2.
 
8 钢结构入门(修订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
 
9 钢桥疲劳设计.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10 [英]BSI发布,钱冬生主译.BS5400钢桥、混凝土桥及结合桥(上下二册).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1987.
 
11 钱冬生教育及桥梁文集(第二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1.
 
12 钱冬生,陈仁福.大跨悬索桥的设计与施工.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13 钱冬生,陈仁福.大跨悬索桥的设计与施工(修订版).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14 钱冬生,夏建国.铁路钢桥——设计与制造.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5 钱冬生桥梁与教育文选.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16 张杰,钱冬生.大跨悬索桥塔和锚碇的合理设计.桥梁建设,2000.
 
 
 
 
钱冬生教授,为人师表,堪称教书育人的楷模。
 
钱冬生教授,我们永远怀念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备受科技巨头青睐 下一代地热来了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双星合璧”制造人工日食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