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辛)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陈学元小组和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洪茂椿小组合作,采取将三价铕离子Eu3+分别掺杂到内外壳层的设计策略,研发成功了一种基于Eu3+双模(上转换/下转移)发光的核—壳—壳结构纳米荧光探针,并成功将其应用到甲胎蛋白(AFP)的上转换和溶解增强下转移发光双模体外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科学》上。据悉,相关技术已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
AFP作为一种可靠的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被普遍应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后病情监测中,因而AFP超灵敏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这种新型纳米荧光探针AFP上转换检测的检测限低至20皮克/毫升,比商用DELFIA试剂盒灵敏度提升近30倍,是迄今基于稀土纳米探针AFP检测的最低值。另外,基于Eu3+的双模发光特性,该研究团队提出了利用同一纳米探针的溶解增强下转移发光体外检测模式,作为自参照标准评价其上转换体外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新思路,实测了肿瘤医院提供的20例癌症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AFP水平,结果与商用DELFIA试剂盒一致,并通过多次血清样品检测的变异系数以及回收率测定等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精确度和可靠性。
《中国科学报》 (2016-08-30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