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天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8/22 10:30:56
选择字号:
体育教育不到位,原因何在

王安利

 

熊丙奇

■本报记者 韩天琪

正值2016年里约奥运会如火如荼进行当中,作为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学生是“全民健身”的重要一环,他们参与运动锻炼不可或缺。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也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要求学校要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然而相关跟踪报道显示,学校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状况参差不齐。部分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仍流于形式,初中课外体育活动很多项目局限在中考体育项目,高中生因升学压力,上体育课的热情不高。

强健体魄是人生的基础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康复系教授王安利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体育不仅仅是教育而且关乎人的发展与成长。“体育对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人体的健康发展和人格成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智力和体力往往是不可分割的。‘载知识之车,育道德之所’,体力好往往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王安利分享了其在美国学习时的所见所闻,“下午3点后,全是学校各种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时间。体育形成了氛围,影响着同龄人的行为方式,以致于‘不练体育不光彩、不合群、不健康’。这种氛围有效促进了体育活动的普及和提高。体育在某种程度上说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身体的发育和成长是每个人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教育最基础的层次应当是健康的体魄。

学校理念须改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早在2007 年出台的《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就明确表述过关于中小学体育课及体育活动的要求:“教育部在多年前就已经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这个要求很难落地。”

究其原因,熊丙奇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学校的理念和观念问题,第二是学校的场地、设施保障问题;第三是锻炼形式问题。这也是我国中小学,乃至大学开展体育教学、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面临的普遍问题。”

熊丙奇认为,很多中小学不重视体育教学,只关注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其他方面的教育都被边缘化,体育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很多学校宁愿把体育课教学时间和学生其他锻炼时间用于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而不是用于开展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和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其次,很多学校并没有合格的、比较充足的体育运动场所,由于学生多,学校的体育场馆少,供学生进行锻炼的场地存在不够用的现象。再次,很多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的体育活动非常枯燥,学生往往对此不感兴趣。在活动时往往过多重视维持秩序,导致学生真正用于锻炼上的时间极少。

王安利则认为,学校的体育教育不到位主要是观念问题,“没有正确的观念,就没有好的政策、好的制度,就不会有全民的重视和参与”。王安利说道,从“体育进学校”“体育从娃娃抓起”等政策方针来看,我们并不是没有这样的观念,但没有好的认识、没有全民一致的认识,再加上考试导向的教育制度和评价体系,这种种观念和制度的叠加,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多管齐下促体育教育全面开展

“要让体育教育在学校得到重视和推进,所有的办学者和教育者都要意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它不但能强健学生的体魄,还可以让学生劳逸结合,有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更充沛的精力完成学业。如果缺少体育锻炼,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也会使学生的精神萎靡不振,身心的健康发展都会受到影响。”熊丙奇说道。

熊丙奇建议,中小学要改变升学评价体系,形成多元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大学来说,要真正重视人才培养,摆脱功利的育人观念。其次,要重视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包括师资和学校的设施设备、场地的投入和保障。第三,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要改革体育课简单枯燥的教学方式,可以尝试俱乐部式教学,在各大中小学成立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队和体育俱乐部。国外的‘体校结合’正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校的体育俱乐部接受基本的技能训练之后,高水平的学生可以参加竞赛,普通学生也可以借此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学校应提供更多的体育运动选择,建设有丰富体育运动项目和内容的体育运动中心,这样有助于形成学校崇尚体育运动的氛围。”

“我国目前的学校体育教育应当进行全方位的改造。首先是全民对体育教育的再反省。舆论的跟进、全民体育知识的普及与实际活动的开展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继续贯彻体育普及与提高的结合。普及为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提高为普及起到了带动与引领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第三,在短期内应该制定鼓励和促进体育活动普及的教育政策,如与高考挂钩、特殊招生政策等。”王安利呼吁,教育也应回归以人为本的原点。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发展为了人的一切,而不是去比较哪一种教育元素更重要。

《中国科学报》 (2016-08-22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