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卓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8/15 10:55:17
选择字号:
记陈云霁团队:让人工智能机器人住进手机里

 

■本报记者 马卓敏

陈云霁(左)和陈天石(右)

人工智能如今早已颠覆了人们的思考方式,更多人开始热衷于围观与人工智能有关的任何事物,因其总能超乎想象。

中科院计算所今年发布的“寒武纪”神经网络处理器,就将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上的最新成果展露给了广大爱好者。就像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孙凝晖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的:未来,计算所的目标是要给每一台手机安装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

这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寒武纪”神经网络处理器的研发者——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陈云霁、副研究员陈天石心中早已设想好的一个奋斗目标。

梦想是强人工智能

陈云霁目前正在率领其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其实是一个虚拟的机器人,他们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未来手机的一部分。

“其核心将是一个非常快、非常省电的智能芯片,这个芯片的智能处理能力要比2012年拥有1.6万CPU核的谷歌大脑智能处理能力还强劲。”陈云霁抑制不住激动,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他的未来构想。这样一个小小的芯片,能让我们手机中的机器人实现本地、实时完成各种图像、语音和文本的理解和识别能力,更为重要的,这个小小的机器人将在具备实时训练的能力之后,不间断地通过观察人、社会和自然界的行为,来不断提升自身“生存”能力,陈云霁团队的目标是让这个机器人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智能“助理”。

“就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刚生下来时,什么都不会,但是通过观察人、社会和自然界的行为模式,日复一日地,他便能学会做各种事情。”陈云霁形象地对记者描述着他的未来“产品”:我们的梦想不是准确模拟人类的大脑,而是制造出强人工智能,一旦实现人类级别的强人工智能,凭借机器智能和脑机接口,人类将拥有近乎无限的记忆和计算能力,甚至无限的创造力,最终使得生物的进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成为更高级的形态。目前,他们已经着手开始和神经学研究者进行新的跨界合作。

引领智能生态体系

但必须要看到的是,在目标达成之前,陈云霁团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难题。这些需要攻关的难题中不仅有技术方面的,更有市场这道需要逾越的“关卡”。陈云霁解释,目前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在智能时代打造一个既属于中国,又引领世界的生态体系。虽然在信息时代建立游戏规则的时候,我们国家并没有机会参与其中。但陈云霁也充满着希望,他认为,现在的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智能市场,应用、算法和芯片企业层出不穷,而且技术都相当好,如果有一天这些企业联合起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肯定能取得突破,也肯定能引领起国际智能时代的生态体系。

从2008年到现在,陈云霁团队已经在体系结构和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方向上工作了8年。作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几个长期开展此方向研究的团队之一,他们在不被认可中坚持了下来,并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此领域的研究环境,最终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

“我们已经成立‘寒武纪’公司,进行深度学习处理器的产业化。”陈云霁说。

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

就目前而言,陈云霁团队的主要工作是面向云端和终端两个系列的智能处理器的研发。“我们的智能处理器,在性能和能效上已经比通用CPU有数量级的优势,并已经吸引到了上下游企业来找我们谈合作。”陈云霁很有信心地说,“要达到孙凝晖所长所说的‘在每一台手机里安装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我们的能力可能还需要再提高一百倍甚至更多,这将是我们团队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如今,在国家成果转化新政的带动下,陈云霁、陈天石他们对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非常看好,他们一致认为成果转化不仅需要得到国内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得到国际上的强力支援。

“我认为首先是国内有相当庞大的市场。国内企业应当联手打造中国主导的智能产业生态;其次是国际合作,也很重要,我们在前期研究时就和法国Inria在一起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在国际上一起获得了诸多重要奖项和荣誉。”陈天石多年的研发经验告诉他,与国际最顶尖的研究者一起工作,自然可以水到渠成,也自然会比国际上成熟得早。他认为未来国内国际“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要继续坚持下去。

坚持就是胜利。就像陈云霁自己的“宝贝”——“寒武纪”一样,他希望这台世界上第一款模拟人类神经元和突触进行深度学习的处理器,能正式开启人工智能的新纪元。

《中国科学报》 (2016-08-15 第6版 院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