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6/7/24 11:14:44
选择字号:
大三学生周默:叩开国际学术会议之门的学困生

 

随着一串串代码从指间“噼里啪啦”倾泻而出,周默脸上浮现出开心的微笑:“看着这些代码在屏幕上滚动,仿佛在和自己对话,感觉特提神。”

周默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大三学生。近日,他将和指导老师牛振兴飞赴美国,参加今年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 2016)。几个月前,他们共同完成的论文《基于多输出卷积神经网络的排序回归模型及其在年龄估计中的应用》(Ordinal Regression with Multiple Output CNN for Age Estimation),被该会议正式接收。

“与同样论文入选的清华‘学霸’吴佳俊相比,我是个‘学困生’。”周默自嘲。这个叩开世界顶级学术会议之门的本科生,曾因专业成绩不够优秀而深感苦恼。

论文被国际学术会议接收

周默参与的这篇论文,关注的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人脸年龄估计问题,属于计算机视觉与生物信息学的交叉课题。

周默与指导老师牛振兴的研究,创新性地将年龄估计问题转化为排序回归问题,并首次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一个解决排序回归的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人脸年龄估计。

“我们的算法在主流的年龄估计公共评测数据库得到验证,有效将人脸年龄估计的准确率,从以前的4岁以上缩小到3.2岁。”周默说,该研究结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可。

从正式接触深度学习技术到论文被国际会议接收,半年多的时间里,周默奔波在相距15公里南北校区的教室和实验室之间,记不清坐了多少次校园末班车。无数个周末,他独自坐在学生宿舍临时改成的实验室,不是“啃”文献,就是编写代码、搭建模型,看实验数据在手下快速运转。投稿前一个月,他和指导老师连续在实验室加班,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

论文被正式录用的喜讯传来时,周默正趴在宿舍编程。“大概是意料之中吧,当时内心很平静。”挂断电话,他又继续埋头敲代码。

码工转身为科研新秀

周默从初二就开始学习编程,没人教,全靠自己看书摸索。

考大学时,周默被调剂到“没兴趣”的专业,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过得“半死不活”:不翘课,也不怎么认真听。他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了自学计算机技术。

大二时一次机缘巧合,周默的代码编写能力被电子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牛振兴看中,在其引导下,周默走上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的探索之路。

“每天不停地调整参数、寻找漏洞、改写代码、重新运算。你不知道哪一次会成功,只有一直不停地试下去。”半年多时间,周默和指导老师牛振兴做了200多次实验,实验数据从刚开始的2GB累积到100GB。

周默在艰辛枯燥的研究过程中,不时体验着创造的快乐。每次实验他都要认真做好实验记录,从中寻找潜在规律,提升模型效果。他的内心并不喜欢这种“耗时费力的重复工作”,于是便设法开发了一个任务队列管理器软件,将自己“解放”出来。提起这事,周默不禁有点小得意。

“卤面”的快乐

在舍友张厦眼中,周默是个“怪人”:大一刚入校,同学们买电脑都用Windows,就他用大家不熟悉的linux系统。除了上课,几乎从早到晚在宿舍敲代码。

这样的“宅男”,却是开源社区的活跃分子。“社区里有学生、普通程序员,也有大名鼎鼎的学者,没有上下尊卑之分,也许一个邮件你就可以与著名学者直接交流。这里全靠实力和贡献说话。”周默在社区里如鱼得水,既参加社区的软件开发和维护,也积极加入志愿活动。有老师说,周默的编码能力“堪比研究生中的佼佼者,甚至比一般的博士生都强”。

“认真踏实,学习自驱力强”,这是牛振兴对周默的评语,在做项目过程中,周默经常会出其不意地“蹦出”些好点子,从而巧妙地解决问题。

在开源社区,周默的英文名是Lumin,人称“卤面”。“这是从单词illuminate化用而来的,有光的意思。”周默说,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循着光的方向,在黑暗中不停地摸索求证”。(本报记者 冯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自然》(20241205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主桥完成荷载试验 植物入侵影响热带珊瑚岛土壤碳库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