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温才妃
“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为什么要作科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好课本上那点知识就够了”……
这是社会上一些人听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搞科研的第一反应——不是鼓励,而是质疑。
但就是在这样的一片质疑声中,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用两年半的时间,实现了科研上多个零的突破,完成科研团队优化、体制创新,并成功反哺了教学。
团队优化
2013年底,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实质运行。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学院来说,如何迅速提升自身实力,成为了一个最犯愁的问题。
苦练内功是每个初创者必须经历的历程,而最好的依托就是科研。
近年来,该学院把科研发展定位为“找准价值占位,提升竞争位势”,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核心板+底板”的嵌入式合作模式,并组建了五支科研团队——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说到此,何为“核心板+底板”?天津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健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所谓的“核心板+底板”就是重新界定“自我”及“集体主体”在团队中的位置,以一种总体化的视角建构“团队精神地图”。具体来说,核心板就是找到团队的带头人,确定团队发展的大方向;底板则由对某一主题感兴趣的、有着不同特长的教师组成,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工作。
团队十分注重学科交叉。蔡普民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他的团队吸收了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师,组建了“社会协调发展科研创新团队”。
然而,社会科学领域小范围的交叉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们对学科交叉的需要。在张健华的科研团队中,学校党委书记张宏伟常是“座上客”。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的融合,吸引了院里不少教师的参与。马克思主义副院长钟彬就是其中的热心参与者,在他看来,两大科学的交锋更容易为团队成员打开思路,很快做到思路清晰;而且,给文科研究带来了方法创新,既可以克服方法论的有限性,使用多元的方法论纲领,又可以基于理性确定性的科学经验设置理论前提,更可以在基于符号形式系统的法则上理解人文科学问题,可以使研究结论更加具体、可靠。
这样做产生的直接效益就是,科研项目的中标率大大高于从前。“过去从未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5年、2016年我院连续获得;从未连续获得教育部项目,在2014年、2015年实现突破。”张健华欣喜地说。
机制创新
2015年,该学院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成为天津工业大学第二支教育部级别的团队。
学院整体获得认可的背后,也伴随着一系列配套改革,如有效的考核标准设置、绩效管理等等。
据张健华介绍,在考核标准的设置上,他们强调个人绩效与团体绩效并重,引导成员追求团队科研效益的最大化。
虽说团队成果最后多以团队带头人来体现,但是在带头人的引领下,青年教师发表CSSCI文章的数量上升得很快。青年教师董云峰在2015年一年内在《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了四篇高质量文章。
“尽量减少衡量短期行为的量化考核指标”是该院的原则之一。张健华表示,学院采取了“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政策,对于完成科研工作任务的教师给予绩效体现,对于未完成或正在完成科研工作任务的教师给予科研规律所需要的延长期限。“这样做既考虑到科研工作的周期性,又可以积极调动所有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反哺教学
如今,科研像拉动学院前进的火车头,让每位教师内心感到充盈。而事实上,这种作法提高的不只是科研上的成绩,对于教学的反哺也是显见的。
黄燕、王立群、宋梅秋三位教师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人员名单,为全国思政课堂上的重难点出谋划策。
“长期的科研积累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直面热点难点问题,正确引导和解答学生心中的困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团队负责人黄燕说,通过完成教育部征集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并存”课题的研究,对学生理解当今世界怎样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期并存,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长期性、发展的艰巨性、环境的复杂性有很大的帮助。“只有自己先懂了,才能教书育人。”
蔡普民告诉记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讲授过程中,他们注意吸收科研创新团队承担的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日常生活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在教学理念上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这一本质特征,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活化、现实化特质,把抽象难懂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的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学习中切身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威力,有效地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正因如此,近年来,蔡普民的学生评教分数每学期都是优秀,校领导、教学督导专家听课后都给予高度评价。由于科研和教学取得了双丰收,他在2015年获得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人物提名奖”。
同时,科研也带动了该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学院多名青年教师获得校级、省部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好成绩。
《中国科学报》 (2016-07-14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