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14 10:07:18
选择字号:
西南交通大学高教所所长、大学国际化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闫月勤:
国际化从基础与细节做起

 

■本报记者 韩琨

目前的大学行政系统粗放低效、服务不到位不精细。即使进入最国际化大学行列、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也会“富而不贵”,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眼下正是高考考生们拿到成绩后根据分数择校、考虑志愿的时机。近年来,考生及家长对于港校在内地的招生已经日趋冷静,而不少中外合办大学以及大学开设的中外合办项目正在受到青睐。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了考生和家长们对大学以及课程国际化程度的关心。

近日,西南交通大学高教所所长、大学国际化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闫月勤走访了香港多所高校。比照内地大学与港校的差异,闫月勤坦言,内地高校该认真思考下一步的发展。

内地香港国际化不好对比

《中国科学报》:据您观察,香港地区高校的国际化有什么特点?

闫月勤:香港地区大学都非常重视国际化发展,但学生国际化更多的是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国际化的多元文化成长环境,促进文化交流,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重视学生交流而不是学历留学生数量。

香港规定所有大学招收非本地生数量不得超过学生总数20%。因为香港是容许来港读书学生在港就业的,特区政府为了保证本地生入学权利、不冲击就业市场、珍惜纳税人的钱,所以作了这样的规定,学生来源的多元化只能在这个框架中进行。

香港各个大学的学历留学生非常少。根据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网站的统计数据,5年来,香港地区大学规模一直在扩大,已经由2010/11学年的近7.5万人增加到2014/15学年度的9.6万余人,非本地学生人数也一直在增长,由1万人增长到1.5万余人。但是,大部分是内地学生,以2014/15学年度为例,内地学生已达11610人,亚洲其他地区仅有2831人(包括台湾、澳门学生),亚洲外其他地区的学生仅仅710人,分配到8大公立大学的寥寥无几。

香港地区大学学生国际交流比例较大、交流学校广泛。数据显示,2014/15学年度,香港学生国际交流人数中,“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人数分别为5599人和6171人,远远高于学历留学生人数。一届学生四年累计下来比例更大。基本上,香港各个大学都非常努力地为学生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使学生只要愿意四年内都会有机会去国外著名大学交流学习,有的学校一半以上学生参加过一学期以上的交流学习;有的学校甚至一年级为学生提供去小语种国家交流的机会,二年级有机会去欧美国家交流,三年级则有机会到大中华区交流学习。积极创造条件让国外大学生来香港游学交流也是香港各个大学的着力点,如香港大学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学生。

《中国科学报》:在内地民众心中,香港高校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国际化水平高。但您提到“香港各大学与内地大学在学生国际化方面没有可比性”,为什么这样说?

闫月勤:内地大学与香港大学学生国际化不好对比是因为,首先,内地大学大力发展学历留学生,政府没有限制,香港有非本地学生不超过20%的底线,政策环境不一样。内地统计非本地学生分为来华留学生(不含港澳台学生)和境外学生(含港澳台学生)两种,香港地区虽然统计上也能分开,但是更看重非本地学生这样的说法。

两地差异的四大特征

《中国科学报》:学生国际化只是大学国际化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港校的国际化与内地大学国际化相比较,有何突出差异?

闫月勤:两地大学国际化发展的比较,除了上述学生方面的差别,最突出的差异有四点:

首先,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差别更大。香港地区大学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已跟世界一流大学完全一样,国际化已成常态,已不是多少比例国际教师的概念,而是只要有教职空缺都会不分种族、信仰、文化面向全世界招聘最优秀的学者,他们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把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带进香港各大学,并以自身的学术水平、优秀素质从整体上提升了香港高等教育水准。如香港科技大学教师百分之百具有海外名校博士学位。2011年,香港中文大学就有95%的教师拥有国外名校学历。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八大学校情况基本如此;而我们内地大学的教师队伍中国际教师的比例还非常低,还不可能作到面向全世界招聘师资。

其次,课程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香港地区大学由于拥有较好的英语教学传统,双语教学比比皆是,英语授课课程几乎达到全覆盖,香港教育学院(刚刚改名为香港教育大学)在香港地区不算最顶尖的大学,全英文授课课程也已经达到85%。

第三,港校的运行机制已经与国际完全接轨,学习借鉴了国外大学先进的运行机制,整个行政系统高效负责,服务精细周到。

第四,港校与欧美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高校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究、合作办学、教师互访等活动,国际往来交流十分频繁,已经常态化。

内地大学行政系统须首先国际化

《中国科学报》:有着比内地大学更早且更全面的与国际社会接触的历史,港校有哪些做得较好的地方是值得内地大学从实践层面学习与借鉴的?

闫月勤:我们的大学国际化这些年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的推进努力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无论国际化办学理念、学生国际化、教师队伍国际化、课程国际化还是学术交流与合作,内地大学都还无法跟香港地区大学相比,内地大学国际化发展还很初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是,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既要仰望星空也要接国际地气,即是说我们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关注了理念、关注了规划、关注了实施保障,却忽略了国际化的基础——运行机制的与国际接轨,即首先在行政系统实现运行国际化。

我们目前的大学行政系统粗放低效、服务不到位不精细,太缺少国际范儿,会制约影响到我们的国际化发展。如很多国外及境外学者长期反映,如果打电话找一个内地大学校领导或者学院院长,不打手机十有八九没有人接电话,国外发来的邮件再重要,如果没有发给熟悉的人也不会有回复,预约的事情跟进确认很久也会随意改变,内地大学来访者总是急急忙忙像是“袭击”,很少有充足时间预约,这方面我们尤其需要向香港地区大学学习,国际化从基础做起,从沟通交流小事做起,牢记细节决定成败。

香港地区大学已经完全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运行,打电话一定有人接(要找的人不在,也一定会有人转达,以便及时回复);邮件一定有回复(不管你要求的事情结果怎样);预约一定会兑现;访问一定提前预约等等。这些小事反映一所大学的气质修养,反映一所大学治理是否精细高效,反映一所大学行政系统的成熟程度专业程度,不容忽视。否则,有一天我们的大学即使进入最国际化大学行列、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也会“富而不贵”,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中国科学报》:您认为内地大学在国际化问题上,能否照搬香港模式?

闫月勤:大学需要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国际化发展也不能一刀切。香港政府规定非本地学生不能超过20%,虽然有理由,还是需要实践检验是否有利于香港大学的国际化发展。鉴于此,内地大学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也一定要谨慎出台统一划一要求的相关文件,鼓励各校依据实际情况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国际化之路。

《中国科学报》 (2016-07-14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