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英国针对是否脱离欧盟的全民公投结果公布,脱欧派以得票率51.9%的优势获胜,英国确定脱欧。消息一出,英国科学家对英国科研经费的可持续性表示担忧,而中国科学家则呼吁中英科技合作不应受损。
“这个结果让英国科学界担忧。”微生物学会首席执行官彼得·考格里夫表示,英国从欧洲获得了大量科研经费,随着英国脱欧协商的开展,英国政府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如何弥补由脱欧造成的经费缺口。
1984年,“欧盟科研框架计划”启动,该计划以研究国际前沿和竞争性科技难点为主要内容,是欧盟成员国共同参与的中期重大科研计划。2014年,第八个科研框架计划——“地平线2020”在英国启动,总预算800亿欧元,英国预计将会从计划中争得较大份额。
英国皇家学会主席温奇·拉马克里斯南表示,过去,英国科学界得到了来自欧盟基金的良好支持,这是对英国科研经费至关重要的补充。在接下来的协商中,英国必须确保研究不会受到负面影响,政府也要确保能维持原有的科研经费水平。
弗兰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主任保罗·纳斯说:“脱欧之后,英国科学家们需要更加努力,才能抵消孤立主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持现在英国科技的发展势头。”
除了经费因素外,英国的国际科研合作也充满未知。“脱欧对于科学界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具有‘正能量’的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以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项目为例,英国、中国、澳大利亚、南非等都在积极参与此项目,并推动成立政府间国际组织,以明确各国的经费投入,英国脱欧会增加协商难度,可能会影响SKA项目进程。
此外,“英国科学家还需要了解脱欧将会对欧盟合作者的签证状态有何影响。”彼得·考格里夫说。
不过,对于中英和中欧科技合作,中国科学家保有信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英科技合作不断。2013年底,中英政府签署协议,宣布建立联合科学创新基金,即“牛顿基金”。在“牛顿基金”的大框架下,中科院与英国皇家学会于2014年9月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5年时间里联合支持一系列人才交流项目,对等接待科研人员互访。
“这些年来,中国的科研实力不断提升,欧盟和英国都希望吸引更多优秀的中国学者去留学深造,它所带来的益处,已经在美国的科技发展中得到了例证。”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一位学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无论是欧盟还是英国,都不会也不愿意弱化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薛随建则呼吁,英国脱欧之后,中英双边科技合作不应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