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4日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今日表示,针对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基金委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资金监督,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来管理,不能在内部产生任何寻租空间。
国新办今日举行发布会,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情况。针对如何“管好用好248亿自然科学基金”的相关问题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作出上述回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韩宇指出,一方面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怎么用好管好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从基金委来看,30年来经费增长300倍,但是基金委始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确实把管好用好科研经费这份责任牢牢记心上。
基金会从去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若干意见的要求,会同财政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和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目的都是为了加强经费的管理。
韩宇称,在“十三五”期间,基金委在继续贯彻落实这个《办法》的同时,将从三个方面加以具体推进:一是要完善制度体系。所谓制度体系,就是要通过科学、公正、评审,依靠专家遴选出创新的项目,保证钱真正用在创新的人身上、创新方向上,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具有公信力的评审制度平台,为科学遴选创新项目和人才孕育创新思想来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在钱的具体使用上,我们要规范财务管理,健全安全、规范、高效的科学基金财务管理体系,在内部管理方面每一笔账目都痕迹清晰,资金流向明确。通过完善管理体系来提升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同时我们还要逐步全面实现预算的绩效管理,强调尊重基础研究规律,构建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的新机制。
在财务管理方面,我们要加大力度,完善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去年我们会同财政部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首次提出了间接经费,完善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如何通过这样经费杠杆来强化依托单位的管理责任,建立依托单位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也是我们今后一个工作重点。
三是要加强资金监督。经费被评审完之后,我们拨付到依托单位,拨付到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首先我们会在管理上按照国家的要求,在经费的使用上少干预,但在经费的管理上按照最小化的原则对经费使用,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以抽查、审计的方式对项目经费使用进行总体把握和判断。
在科研单位领域,鼓励和指导依托单位要推进痕迹管理,使项目的经费确实用在科学研究上,充分发挥依托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的主体作用。
韩宇说,通过间接经费的核定办法、间接经费管理机制,来明确和建立依托单位在行使资金监管主体责任等方面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研究制定信用等级和间接经费挂钩的有效机制,也就是说经费管得好,间接经费就有可能增加,真正形成一种正向激励的工作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文当日也表示,基金委现在正式在编200多人,管理248亿的经费,要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来管,对内不能在基金委内部产生任何寻租空间。
他说,怎么保证不产生寻租空间?基金委实行专家决策机制,工作人员不能作出这个项目给谁的决策,所有的项目评审都是按两轮来做,第一轮是通讯评议,每一个项目要请4—7位专家,根据项目类型不等,根据谱系不同,请4-7位专家通讯评议,这些专家都评完了之后把所有项目排队。
第二是会评,请专家来,根据不同类型项目请十几个到三十几个专家,这些专家投票,采用现场开票的方式,专家投出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这样基金委内部人员没有寻租空间。
此外,高文指出,基金委对外并不直接对个人,而是对依托单位,依托单位就是大学和研究所,一旦有举报就会查清楚交由依托单位处理。这样对依托单位的管理就有相当的威慑作用,如果管得好,后续在间接经费或者是评价方面信用度就会升高,如果出问题了信用度降低,降低会影响到经费,影响到申请质量。
高文说,基金委现在有2%抽查的做法,每年都会抽查2—3个省,2%项目的执行情况有审计部门跟进,抽查完了以后我们惩罚的是依托单位,通过对内对外这两个方面把国家的钱管好。(原标题:自然科学基金委:加强资金监督 不能产生寻租空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