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5/24 23:51:00
选择字号:
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构建世界先进水平“国之利器”

 

“如果说上海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那么对创新的执着则来源于这座城市的情怀。这是一种基因、一种传承、一种文化。”近日,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2月1日,国家批复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使上海成为我国首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也是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一项核心任务。

一步大棋,剑指创新

对于这一目标和任务,寿子琪表示,要做好战略布局,这是突破我国创新发展中“卡脖子”问题的“关键一招”。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卡脖子”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重大科学发展和引领产业变革的原创性成果不足,多学科交叉融合度不够等。

他表示,我国要想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占得先机,实现从“跟跑”转为“并跑”,甚至是“领跑”,就需要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解决原始创新供给不足的问题。

他认为,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为解决这一问题布下的一步“大棋”,旨在依托上海创新的优势,构建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 “国之利器”,提升我国在交叉前沿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不差底气,且看干劲

那么,为什么选择上海?上海承接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底气”源于哪里?寿子琪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分析了上海的“底气”。

首先是天时。国家要求上海成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将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等先行先试的“改革选项”都交给了上海,多重国家级改革创新政策势必会产生“叠加”效应。

其次是地利。通过多年发展,上海已拥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搭建了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并拥有67所高校、112家科研机构,396家外资研发机构。

再次是人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上海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同时,近两年来全市对创新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根据国务院和相关部委的批复,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框架。这就意味着,不久的未来,上海将依托世界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多主体、交叉型、前沿性的基础科学研究,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力争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和科学研究的制高点,联接全球创新网络,为经济发展服务。

寿子琪表示,时间紧、任务重,科学中心建设需要一种干劲,需要一股闯劲。

待闯四关 夯实动力

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寿子琪表示,上海需要闯过“四道关”。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是国家科学中心的根基,因此第一关将是“设施关”。未来,上海需要集中布局、科学规划,加快上海光源二期、蛋白质科学设施、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等大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超强超短激光、活细胞成像平台、海底长期观测网等新一批大设施落户上海,打造高度集聚的世界级大设施集群。

作为创新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新功能型平台无异于“串”起大科学基础设施、创新链各环节的一根“项链”,因此“平台关”将是第二道关卡。推进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布局,实现功能新、体制机制新、团队新。从而集聚和组织全社会创新资源,推进研发创新和服务;转变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更多采用新型研发组织形式;使用具有国际视野和全新思维方式的团队,特别是引进和培养一流领军人才。

协同创新网络是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第三关将是“协同关”。尤其是,在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版图”中,一批海内外国家实验室、研究型大学、高新企业等都是科学中心协同创新网络的有机构成,并将以大科学计划、重大技术协同攻关、平台建设以及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任务为纽带,共生、共享、共荣,形成科学中心建设与发展的良好创新生态。

上海要闯的第四关将是“引领关”。能否主导发起和组织开展国家大科学计划,是衡量国家科学中心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核心是形成三种能力。其中包括:前瞻布局能力,对关系全局的科学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科学部署;持续创新能力,实现科学研究的“沉淀”和优势持续积累;创新治理能力,构建以权益为基础的治理结构,建立以利益平衡为手段的动态调整机制,使得参与各方主体的利益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得大科学计划的实施形成最大“合力”。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