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佑楣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佑楣
生态平衡是相对的,自然界在变化,因此我们只能在变化中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近,国家能源局起草的《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怒江水电再次入围重点水电发展之列,引起各方争议。
对于水电开发,一直有不同声音,甚至有人将水电开发和环境保护对立起来。然而,生态平衡是相对的,自然界在变化,人口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只有在变化中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水利工程就是实现和谐的方式之一。
以三峡工程为例。之前,长江已经失去了生态平衡,洪水频发。而三峡工程建成后,切实减轻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说极大改善了生态、保护了环境。
另外,三峡工程的实施,还为长江成为“黄金水道”提供了可能。三峡河段是长江黄金水道的关键节点,被誉为中国承东启西重要轴线上的经济晴雨表。正是三峡工程改善了川江航道,重庆、四川才有了东西向的出海通道。三峡船闸自2003年通航以来,其通过量保持年均15%的增速,2011年超过1亿吨,提前20年达到其设计通过能力。
为了提升黄金水道的综合功能和通过能力,业内有“修建三峡大坝水运新通道”和“构建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两种方案。我认为,对于前一种方案,要进行评估、论证,才能实施,因为代价很大,而且对三峡坝区已经形成的良好环境和生态景观破坏太大。而后一种方案则更有利于利用现有的各种交通方式,整合长江流域的交通资源。
4月22日,150多个国家在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巴黎协定》,为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新目标和动力。目前,三峡电站每年发电能力约88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二氧化硫104万吨,减少原煤消耗5200万吨,为提供清洁能源作出了巨大贡献。
上述征求意见稿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开工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共计1.2亿千瓦;新增投产水电6000万千瓦,2020年水电总装机达到3.8亿千瓦。届时,怒江水电也会入围重点水电发展之列。怒江是一条很好的河流,有2000万千瓦的装机能力,年发电能力达1000亿度。目前,怒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已基本没有森林,如果进行水电开发,不仅不会淹没当地的原始森林,还会保护海拔15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良好植被,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
未来水电开发,我认为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分配问题。作为水资源所在地的贡献者——水库移民,没有得到持续的利益分配。如果水库移民以被征土地作为大坝建设投资的股份,在水库大坝收益中享有合理分红,将是解决相关问题的长效机制。另一个是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目前,受影响鱼类,主要靠养鱼站进行人工繁殖,但防止某些鱼种的消亡还需要更多研究。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未来水电在可再生能源中占的比例很难增加很多,最终的能源需求还要依靠核电来满足。 (本报记者计红梅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6-05-19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