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彭丽 通讯员关媛媛)近日,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和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共同研制的国内首台空间3D打印机,在法国波尔多完成抛物线失重飞行试验,从而证明其可在微重环境下完成3D打印。
空间在轨3D打印制造是解决空间站维修保障需求的有效方法。目前,空间站宇航员对地面的补给依赖较为严重,空间站几乎所有用品都需要地面补给,尤其是一些精密仪器设备。如果宇航员能在失重环境下自制所需的实验和维修工具及零部件,将大幅提高空间站实验和维修的灵活性。同时,空间站等待一次地球补给至少需要半年,而3D打印只需要1~2天就能生产出需要更换的零部件。
据重庆研究院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段宣明介绍,该打印机最大零部件尺寸达200毫米×130毫米,是美国宇航局首台空间在轨打印机打印尺寸的2倍以上。今年3月上旬,该打印机在法国波尔多进行了抛物线失重飞行试验,实现了塑料和复合材料等两种材料及失重、超重、正常重力状态下3类工艺参数、4种模型的微重力打印,由此成功获取了微重力环境下影响3D打印工艺参数的实验数据。
《中国科学报》 (2016-04-26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