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澳科学家研讨食品安全与技术进步 |
专家称食品安全从农田开始 |
本报北京4月19日讯(记者陆琦)“为了尽快提升中国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一是要做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二是政府要做到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无缝监管。”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今天举行的首届中澳食品安全与技术进步研讨会上如是说。
作为反映国家食品安全水平的指标之一,中国食品总合格率在过去的30年间从71.3%上升到96.8%,其中一些主要和最受关注的食品类别的合格率也稳步上升。
然而,陈君石坦言,中国当前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控制还比较薄弱,食品掺假或欺诈还相当普遍,风险交流面临严峻挑战。
对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陈清华认为,食品溯源及监管体系亟须建立。
在这方面,澳大利亚的经验值得借鉴。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斯诺·巴洛介绍说,澳大利亚所有的食品都能够追溯,这不仅是为了食品安全,还为了追求产品的更高品质。“在澳大利亚,每一头牛都要有可追溯的注册标号才可以在市场上出售。”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大国,在优质乳、肉制品、葡萄酒等方面享有较高声誉,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相关监管经验丰富,近三年来全球食品安全综合指数均位列前20位。
“食品安全从农田开始。”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准院士托尼·格雷格森表示,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者清楚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了解市场的要求,他们以环保与安全的方式生产农产品,对粮食出厂前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
“中国是食品消费大国,每天消耗食品总量约20亿公斤;中国也是食品生产大国,截至2015年全国共审核发放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件1185万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咸泽希望,中国食品企业能够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遵守国际规则,共同打造一条让世界人民放心的食品供应链。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共同举办。与会专家就食品安全所涉及的生产、加工、储输、营销到消费者餐桌全过程的科学、技术及工程等问题进行广泛交流。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副院长凯·巴斯福德、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马明博等到会致辞。
《中国科学报》 (2016-04-20 第1版 要闻)